小儿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针对儿童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我们需深入探究其根源,明确治疗方案。对于患病儿童,详细的病史询问及症状观察是识别心脏疾病的关键,家族史的深入了解亦不可忽视。在细致的体格检查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如二尖瓣脱垂、肥厚性心肌病等与器质性心脏病相关的迹象。
在治疗方面,为室速制定明确的治疗指征存在难度,需全面评估室速的病因、机制、类型,以及症状和猝死的可能性。其治疗原则包括:尽快终止室速发作,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及预防室速发作和心脏猝死。
面对室速,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迅速终止其发作。因为室速可能导致心脏出血量急剧下降,随时有发展为室颤的危险,是一种致命的心律失常。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而针对特发性室速,维拉帕米是首选。伴随因素如缺氧、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也需得到纠正和治疗。
对于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如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晕厥等症状,我们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可以尝试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电转复或股静脉插管右心室起搏治疗。对于顽固性或致命发作的儿童,射频导管消融或手术治疗是检测后的选择。必要时,也可使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儿童总体预后良好。部分学者认为,心肌病变可能为亚临床型,因此患者应长期随访,注意原发性心肌病的可能性并预防猝死。对于不伴有心脏病的加速性室性心律患者,预后良好,可以在医生随访下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如果伴有反复晕厥和室性心动过速,预后则会受到影响。积极治疗和预防室性心动过速以及长期随访观察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治疗原则外,家长、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也是长期缓解疾病的关键。减少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按时服药,对于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和保持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尽管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总体良好,但仍需警惕少数猝死的情况。长期随访和积极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