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疾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在育龄妇女中常见的疾病,常常影响卵巢、输卵管、子宫韧带和腹膜等。其中,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罕见,而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更是罕见中的罕见。这种病症往往由于手术或其他原因,使子宫内膜与膀胱黏膜发生异位,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会导致这些异位的组织出现分泌、增殖和出血等现象。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当异位子宫内膜累及膀胱逼尿肌全层时,被称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称膀胱逼尿肌子宫内膜异位数。大多数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单个病变,约90%位于膀胱后壁和顶部,部分位于输尿管入口下方。这些病变通常呈现为结节状,由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以及岛状或串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组成。尽管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多种理论试图解释其成因,包括经络反流理论、苗勒氏管化学理论和子宫腺肌病侵犯膀胱理论。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两种来源:一是膀胱表面的种植病变从浆膜层渗透到深处;二是直接传播自阴道或宫颈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内部型(病变累及逼尿肌)和外部型(病变仅累及膀胱浆膜表面)两种类型。约50%的内部型患者有盆腔手术史,但也有无此类病史的孤立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种病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存在多种理论解释。其中,体腔上皮化生理论、经血逆流理论等都被提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在类型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胀痛等,这些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尿,月经后症状会有所缓解。如果病变位于输尿管开口附近,可能导致肾盂积水,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功能丧失。外部型患者则主要表现为月经相关的下腹胀痛或压迫感。
膀胱镜和腹腔镜是诊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手段。治疗方面,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往往无法根治。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罕见的病症,常常表现为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三联征。治疗时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