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多动症
关于多动症,这个在我们生活中相对常见的疾病,其给孩子带来的困扰与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对多动症儿童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们患上多动症呢?让我们一起探究。
多动症儿童随着成长,虽然多动的表现可能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其他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单纯的多动症只占据约三分之一,大部分的多动症都与其他问题共存,我们称之为共病。这些共病包括抽动、学习困难、对立违抗、品行障碍、焦虑、抑郁等。由于这些共病的影响,多动症的症状变得更为复杂和严重,对孩子的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造成广泛而消极的影响。
关于多动症的病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轻微的脑损伤可能是部分患儿患病的原因。这种脑损伤可能源于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的各种原因。并非所有有此损伤的孩童都会患上多动症,且许多患儿并没有脑损伤的证据。
神经生化因素也是多动症的病因之一。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和功能异常有关。例如,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更新率降低,以及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等。
神经解剖学因素也是多动症的病因之一。通过磁共振研究,我们发现多动症患儿的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有所减小。功能核磁研究还显示,这些患儿的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代谢减少。
遗传因素同样在多动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较高,遗传度在0.75-0.91之间。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还发现,多动症的病因可能与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神经生理学因素也是多动症的一个病因。多动症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主要表现为慢波活动增加。脑电图功率谱分析还发现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小、平均频率下降。这提示我们,这些患儿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多动症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轻微的脑损伤、神经生化因素、神经解剖学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神经生理学因素等。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多动症,帮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