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血管化移植

生活百科 2025-03-17 16:37生活常识www.tangniaobingw.cn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以来,颌面部组织缺陷的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学者们通过转移额瓣和三角瓣等技术,不断尝试并成功修复了颌面部组织的缺陷。得益于结缔组织的支持,组织瓣在手术后的收缩较小,存活率高,相较于游离皮片更具优势。

到了七十年代,带蒂轴皮瓣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皮瓣移植的存活率。其转移范围有限,影响了颈部组织的彻底清洁。特别是对于接受过术前放疗的患者,由于局部血液供应相对较差,非血管化组织或带蒂皮瓣移植的成功率并不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血管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利用各种不同的血管化自体组织进行游离移植来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成为可能。手术成功率一般高达90%以上,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约为5%,且抢救成功率超过50%。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缺损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组织血供丰富,有助于局部愈合,大大降低感染率。特别是对于术前接受过放疗的患者,游离皮瓣的血供相对丰富,成为首选修复方式。对于复合组织缺损,特别是皮肤和肌肉,可以根据组织需求选择合适的部位设计不同的皮瓣。可以选择身体隐藏部位的组织,减少暴露区域的疤痕。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血管化游离皮瓣包括:游离前臂皮瓣(尤其是游离前臂桡侧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以及游离胸大肌皮瓣等。其中,前臂皮瓣因其血管蒂粗、皮瓣血供丰富且相对容易匹配,被广泛用于修复舌、颊、唇等软组织缺损。尽管其供应区域不隐蔽,需要植皮修复供应区域伤口,造成二次损伤;同时牺牲主要血管对手部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最近,股前外侧皮瓣因其组织血供丰富、供应区域相对隐蔽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该皮瓣的血管变异相对较大,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一些外国学者尝试使用腹直肌修复上下颌骨的大缺损。这种皮瓣的供应区域相对隐蔽,成功率较高,但存在腹壁疝的风险。还有一些学者使用游离空肠片来修复口腔黏膜缺损。这种空肠片具有粘膜分泌特性,薄而柔软,术后不易挛缩,可塑性好等优点。由于需要剖腹手术可能导致腹部并发症,难以广泛推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修复颌面部组织缺陷的方法出现,为患者带来福音。

上一篇:失眠的3大心理调节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