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上榜(传颂千古) 李白最著名的30首诗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早发白帝城上榜(传颂千古),分别有侠客行、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天门山、静夜思、赠汪伦、月下独酌、玉阶怨,告诉您李白最著名的30首诗的详细景点,供您参考选择。
侠客行
《侠客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先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再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接着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此诗句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是《乐府诗集》卷六十七列于《杂曲歌辞》。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翌年春,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诗人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是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行路难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的背景下创作而成。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这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此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共九十二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该诗又称作《宣州谢楼饮别校书叔云》、《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一首七言古诗。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当时李白二十六岁,在扬州(今属江苏)旅舍。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赠汪伦
《赠汪伦》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徽)漫游。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四首》又名《月下独酌》,《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玉阶怨
《玉阶怨》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诗,其具体作年不详,取自背景是西汉班婕妤失宠后退居长信宫,作《自悼赋》。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堪称古诗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