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
方日排行为您整理了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它们是淮海战役、苏中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晋中战役,帮您了解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的详细信息,供参考选择。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苏中战役
苏中战役,亦称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以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特务团等共3万余人从海安、如皋东侧隐蔽南下。8月21日晚,突然向丁堰、林梓守军发起攻击,激战至22日,歼5个空警大队5000余人,切断了南通至如皋的公路,打开了主力西进泰州、扬州的通道。苏中战役是内战全面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在主要战场上较大规模的初战,带有战略侦察性质。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的一个战役。此役共歼灭、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余人。这一伟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