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心脏发生变化的原因
核心提示:分娩时刻,是心脏面临的重要考验。每一次子宫收缩,都会有大约400-500毫升的血液从子宫排出,进入血液循环,这无疑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当母亲用力屏气分娩时,血压上升,肺的循环压力增大,氧的消耗量增加却无法得到充分补充,母亲可能会出现青紫现象。那么,当产妇在分娩后遭遇心脏病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深入了解。
孕育新生命的过程是喜悦的,一些潜在的身体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怀孕期间就存在心脏病问题的妈妈们。产后心脏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无法平躺、气急等,通常在产后24至28小时最为明显。
妊娠期间,随着胎儿的成长,子宫逐渐扩大,将心脏推向上方,使其位置略向左移。这期间,心脏的工作量逐渐增加,可能会略有肥大,并出现心率加快的现象。检查时,可能会发现心脏的界限加宽,部分产妇甚至可能出现杂音及早搏等现象。若能在产前进行定期检查,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轻度心脏病的孕妇一般能够适应这种生理变化,顺利进入分娩期。
分娩过程对心脏的考验尤为严峻。除了妊娠期间已经增加的心脏负担外,分娩时子宫收缩会导致大量血液从子宫排出,进入血液循环。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需用力屏气,这会导致血压升高,肺循环压力增大,氧消耗量增加但无法得到充分补充,从而可能出现青紫现象。当胎儿娩出、胎盘排出后,子宫突然收缩,原与胎盘建立的血液循环也骤然停止。这一系列变化对于健康的心脏来说可以胜任,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往往可能加重病情。如心脏二尖瓣狭窄的产妇,甚至可能引起急性肺水肿。对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妇来说,产后也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孕妇,应高度重视这一健康问题。建议提前一个月住院待产,并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这些特殊产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生理关卡。
以上是关于怀孕期间心脏病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好预防措施。毕竟,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