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肠梗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让我们一同探究麻痹性肠梗阻的源头与机理。
关于麻痹性肠梗阻的成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肠道及其系膜可能会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蠕动功能暂时丧失,或者肠壁蠕动不协调。这种情况下,术后患者常常会感到腹胀,有时会伴随腹痛。术后2至3天肠道蠕动会恢复正常节律,肠道内的气液也能顺利排出,此时腹胀和腹痛也会随之消失。
除此之外,腹腔内的炎症刺激,特别是弥漫性腹膜炎,也常常导致肠麻痹甚至腹膨胀。其他的如反射性肠麻痹,可能由肾绞痛、胆绞痛、网膜扭转等各种绞痛引发。胸腹部或脊柱、中枢神经的损伤也会导致肠腔积气、积液和腹膨胀。感染、出血、肿瘤等腹膜后病变以及肠系膜病变,如肠系膜血管阻塞、肿瘤、扭转等,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肠麻痹。
至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过去曾认为肠壁平滑肌在肠麻痹后完全失去蠕动功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项研究表明,腹膜炎引发的肠麻痹并非由肠壁本身的肌肉瘫痪引起,而是由外部运动神经瘫痪导致的。这种肠麻痹可能是由于支配肠壁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肠壁运动表现出暂时的抑制状态。肠道运动神经主要来源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则抑制肠壁平滑肌,收缩括约肌。
Hotz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发现腹膜炎的肠麻痹并非由毒素作用,而是肠胀气的结果。肠道扩张会导致肠壁的吸收减弱,分泌增强,气液的积累会进一步加剧肠道扩张和肠蠕动消失,这种恶性循环才是肠梗阻的真正原因。
从病理角度看,肠瘫痪引起的肠扩张可能涉及全部肠道,也可能只影响一段小肠或大肠。瘫痪的肠道内积累了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导致肠道扩张,肠壁变薄,充血呈深红色。腹膜炎时,脏层腹膜因炎症刺激而充血、肿胀,表面可能出现纤维素沉着,病变的肠壁会渗出,腹腔内可能出现混浊的液体积累。在麻痹性肠梗阻的情况下,肠膨胀的结果与机械因素引起的梗阻相似。如果情况严重,肠壁可能出现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麻痹性肠梗阻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成因和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于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