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判断和治疗有哪些
川崎病,一个逐渐在我国发病率攀升的病症,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并非土生土长的疾病,却在我们的土地上悄然蔓延,若不及时应对,可能会给儿童带来生命危险,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川崎病多出现在四岁以下的儿童身上。起初,孩子会突发高烧,大约五天后,全身会出现红色皮疹,大小不一,硬度各异。膝盖、手和脚也会变得红肿,如同璀璨的手足一般,肿胀且有光泽。
面对这样的病症,人们首先可能会联想到麻疹。川崎病与麻疹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不伴随咳嗽和喷嚏,而且如果孩子已经接种了麻疹疫苗,那么大概率可以排除麻疹的可能。
由于皮疹通常在发热两天后出现,如果孩子在发热后立即就医,很容易被误诊为感冒或扁桃体炎。而那些熟悉川崎病的医生,会在皮疹和手脚肿胀出现的时候,预测发烧会持续一段时间。
即使医生初次诊断出错,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实质性伤害。因为许多医生在面对持续高烧时,有使用抗生素的习惯。如果在使用抗生素五天后,高烧仍未消退,这时医生可能会意识到这可能是川崎病的表现。
川崎病的发热症状通常在38-39摄氏度之间波动,持续约十天,但根据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持续两周或更久。体温下降后也可能反复。在热退之后,手、脚、指、趾的皮肤会出现像纸一样剥落的情况。发烧时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痛感,但不化脓。
有些医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能会进行尿液检测,发现尿蛋白。大约三分之一的川崎病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误诊为肾炎。大约四分之一的川崎病患者会出现腹泻,但这种情况会自然好转。
在治疗方面,虽然阿司匹林常被用于治疗川崎病,但在日本,发现静脉中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效果更佳。最初的方法是要持续注射五天,但在美国试用后发现一天增量注射也有效。
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但只要能在十天内治愈,就有95%的几率避免动脉瘤的产生。对于不是巨大的动脉瘤(直径超过8毫米),可以治愈且不留下后遗症。如果冠状动脉没有变化,三个月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也可以接种疫苗。即使出现动脉瘤,也可以在三个月内治愈。但要小心定期进行检查。对于持续超过三个月的小动脉瘤,需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并在动脉瘤消退前进行定期检查。对于不能消退的巨大动脉瘤,需要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限制活动,并视情况进行手术。
川崎病的判断与治疗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孩子身体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误判误治。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