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患慢性酒中毒
探究酒精依赖背后的多元因素:从遗传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根据可靠资料显示,早在1990年,全国十个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便揭示了关于酒精依赖的严峻事实。那时,科技人员、行政干部和轻重体力劳动者的酒依赖患病率高达37.27‰,其中男性的患病率更是惊人地达到了57.87‰。尽管女性患病率相对较低,但也达到了0.19‰。慢性酒中毒的终身患病率也不容忽视,达到了3.7%。这些数字无不表明,酒精依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慢性酒精依赖呢?
一、遗传因素的作用
家庭调查揭示,葡萄酒依赖者的子女比不饮酒者的子女更早、更严重地涉足酒类。在针对葡萄酒依赖患者的亲属进行调查时,发现葡萄酒中毒的比例极高,一级亲属为44.7%,二级亲属为12.6%,显示出明显的遗传倾向。双生子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同卵双子酒精依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子。
二、生化因素的考量
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是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关键催化剂。其中,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被公认为是影响饮酒的重要生物因素。除此之外,诸如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降低等生化因素也与酒精滥用或酒精中毒风险增加紧密相关。酒精本身也可能影响这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个体的酒精耐受性。
三、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心理机制在饮酒行为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饮酒者的饮酒行为往往与他们的自我评价有关。成功的个体往往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愿意限制饮酒;而失败的个体则可能通过饮酒来逃避消极反思。人格特征也对酒精依赖有重要影响。酒精依赖者年轻时可能表现出活动过多、不合群、逃学、攻击性等人格特征,成年后则可能表现为反社会人格或不成熟人格,面对困难和自我控制力较差。
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民族、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状况、婚姻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对酒精依赖有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依赖者喝酒时往往感到快乐,他们喜欢在酒后透露心声、交流情感。并非所有每天都喝酒的人都是酒精依赖者。他们饮酒可能是为了缓解压力、保持体力,以适应正常的社会活动需求,同时也满足个人需求。
酒精依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背后涉及遗传、生化、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进行全面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