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多种策略与手段。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其中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物理治疗是避免变应原和刺激物的接触,这是治疗的核心所在。蒸汽吸入、盐水喷雾或吸入可以暂时缓解鼻塞,盐水还能稀释粘性分泌物,改善嗅觉。运动也是降低鼻气道阻力、减少鼻塞的有效方式。
接下来,抗组胺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被广泛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引发粘膜干燥、嗜睡等不良反应。新型的非镇静抗组胺药则具有更长的持续时间,且嗜睡的情况较少见。这类药物对于打喷嚏、鼻痒、流鼻涕等症状有明显效果,但对于鼻塞则无能为力。特别地,曲吡那敏(去敏灵)是孕期妇女的安全选择,胎儿出现先天性畸形的风险较低。
减少充血剂也称血管收缩剂,可以有效缓解鼻部症状。但婴儿使用过多可能会过于兴奋、哭泣、失眠。鼻充血剂不宜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抗炎剂中的局部色甘酸和奈多罗米对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有效。鼻皮质激素则对变应性和非变应性鼻炎都有治疗效果。在中国,有双氯米松、辅助舒适的打嚏鼻剂等药物可供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个别情况下鼻甲注射皮质激素有视力丧失的风险,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口服或肌肉注射皮质激素仅在鼻子无效时可短期使用。抗胆碱药物如爱全乐可长期局部使用,安全性较高。在使用鼻部用药技术时,需要注意点鼻或喷药时的姿势和技巧,确保药物完全分布在鼻粘膜表面。
免疫疗法(IT)对于少数由花粉等吸入变应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效果,年龄在5岁以上者适用。IT变应性鼻炎不能完全治愈疾病,但可以明显改善80%~85%患者的症状,并预防哮喘的发生。LTs拮抗剂如扎鲁斯特、孟鲁斯特等也是有用的,但临床抗性多H1受体拮抗药合用时的效果尚待进一步评价。至于外科手术,由于不能改变变态反应状态,因此不是根治本病的方法。
预后方面,如果病变局限于鼻部,预后通常良好。但如果反复哮喘发作甚至严重哮喘,病程的迁延会影响预后,可能导致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等后果。治疗变应性鼻炎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