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晶体性关节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探索
当某些晶体与特定的临床症状产生关联时,会引发我们的关注,并引发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展开。这些研究旨在揭示晶体的化学成分、空间结构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对于晶体关节疾病,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外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例如,通过将晶体注入老鼠的关节腔等腔隙,我们能在局部观察晶体与炎症之间的微妙关系。在细胞培养和体外试验中,科学家们发现某些晶体并不直接引发急性炎症,但它们能与慢性炎症细胞产生长期且持久的相互作用。
1. 草酸盐晶体关节病:此疾病的初始原因被认为是肾功能衰竭。草酸盐晶体的沉积仅在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关节液中被发现。有时,即使在关节或骨组织中发现了晶体沉积,医生也倾向于在确认肾功能衰竭后进行诊断。近期,由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肾淀粉样变导致的草酸盐晶体沉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某些肠道疾病或小肠切除术后患者也可能出现草酸盐沉积,但其沉积部位并不在关节,也不会直接导致关节病变。
2. 早在1951年,人们发现,向关节腔或关节囊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关节疾病时,关节炎的症状会在注射后短时间内加重或复发。
3. 脂质晶体关节病:尽管脂质作为风湿病的致病因素仍存在争议,但它确实与某些症状有关。例如,胆固醇晶体参与类风湿结节的形成。在志愿者的皮肤射脂质晶体也会触发局部炎症反应。
4. 蛋白质晶体关节病:当IgG冷沉淀副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在关节或身体其他部位沉积时,这些蛋白质的沉积会诱发局部炎症并导致血管栓塞。
5. 异物反应:人工关节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被嵌入人体后,确实会引发炎症反应或异物反应。
二、发病机制研究
基础研究在探索胆固醇、脂质液晶和类胆红素等的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胆固醇在关节中的沉积可能激活补体系统,这在血管壁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硬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类似的作用。基础研究还有助于寻找和制造更耐磨、更强的人工关节材料,且对人体的排斥反应较小。关于草酸盐晶体,它的沉积可导致多种关节的急慢性病变,而在其他组织内的沉积还可能引发心肌病变、心脏传导阻滞、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确切的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揭示。对于皮质激素沉积引起的医源性关节炎,某些激素如丙酮酸去炎松己酸酯由于其分子结构和溶解度特性,更容易沉积并引发炎症。脂质晶体关节病中,脂质在水溶液中会自发聚集形成具有脂质双分子结构的微球,这些微球达到一定浓度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可能引发急性关节炎症状。蛋白质晶体关节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蛋白质晶体周围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当这些蛋白质在血管中结晶时,会导致血管栓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人工关节材料的衍生物在大鼠体内会引起炎症反应。许多进入关节的异物,特别是穿刺伤导致的异物,会被滑液组织包裹并沉积在关节腔壁上,导致关节的急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