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方面胃病患者的饮食宜忌
从中医的角度审视胃病,它大致可划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许多长期困扰人们的胃病,实际上多属于虚证范畴。实证虽发病急,但预后情况通常较好;而虚证虽然症状进展缓慢,但却往往缠绵难愈,反复发作。那么,作为胃病患者,在中医的视野下,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某某消化内科主任陈某某指出,虚证胃病患者通常表现为不剧烈的胃痛,主要在空腹或夜间较为明显,进食或饮水后疼痛有所缓解。生冷食物极易引发其胃痛或腹泻。饮食方面的调理尤为重要。
关于饮食,有几类食物需特别注意:
牛奶
牛奶富含蛋白质,呈弱碱性。进入胃中后,不仅能中和胃酸,还能在胃的糜烂面或溃疡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对胃具有保护作用。但单纯饮用牛奶效果有限,应配合淀粉类食物一同摄入。因为进食后约1小时,胃酸分泌达到高峰,而胃排空的时间约为2小时。若只喝牛奶而不配合其他食物,半小时后牛奶已被消化吸收,胃酸无处中和,可能会自我消化,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甜食
专家指出,胃粘膜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酸。甜食进入胃后,经过发酵会变酸,从而增加胃的酸度,进一步损害胃粘膜。胃病患者,特别是胃痛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甜食。但在烹饪时适量加入糖分是被接受的,因为食物中的糖产生的酸很快会被中和。
水果
对于水果,许多胃病患者有所疑虑。陈延表示,从消化内科的角度来看,并不建议胃病患者频繁食用水果。因为大部分水果要么是甜的要么是酸的,这些特性都可能增加胃酸。特别是在胃炎的急性期,胃酸过多的人最好避免食用水果。水果多为生冷,慢性胃病患者体质偏虚,亦不宜多食。但如果是萎缩性胃炎、胃酸不足、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的患者,适量食用一些水果是有益的。
粥、粉、面
没有一种食物比粥更柔软、更易吸收。但部分胃病患者喝粥后却感觉不适,甚至反酸。这是因为粥中的淀粉容易发酵,增加胃中的酸度。对于喜欢喝粥但胃不好的人,可以在粥中加入一些肉或皮蛋来缓解反酸。除了粥,米粉、沙河粉等食物也容易引起胃酸增加,因此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相比之下,意大利面略呈碱性,排空时间较长,易消化且不反酸,更适合胃病患者食用。
胃病患者的康复需要长期的治疗与调养。在药物治疗的更应注重饮食上的调整。避免食用或不宜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摄取对胃有保护作用的食物,这些都是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