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律失常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因
新生儿心律失常,无论是宫内还是出生后发生,其病因多种多样。
1. 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是常见原因。
2. 新生儿易受到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侵袭。
3. 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围产因素如分娩前后母亲和胎儿的异常状况,如孕妇分娩过程中的用药、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也会影响。
4. 水电解质平衡障碍,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以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也是原因之一。
5. 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也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6. 即使是健康的新生儿,也可能因为传导系统发育不成熟而出现心律失常。
二、发病机制
心脏的许多部位都有自律细胞,这些细胞在电生理基础上具有自动去极化活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强,冲动频率最快。当心肌受到损伤、缺血、缺氧等影响时,窦房结可能会受到抑制,此时下方的自律细胞会发出冲动,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如果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异常增加,就会产生主动异位节律。
1. 兴奋起源异常:当窦房结受到抑制时,其下方的自律细胞会发出冲动,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如果病变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异常增加,发出冲动的频率加快,超过窦房结,就会产生主动异位节律。
2. 激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障碍和折返。传导障碍是指心脏的兴奋不能以正常的速度和顺序到达各个部位。折返是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常见机制,尤其是预激综合征。兴奋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的情况还包括并行心律、反复心律、异位心律合并传出阻滞等。
深藏于心室的微小电活动中,潜藏着一种振幅微妙、频率高超的多形性尖波。这些尖波犹如心跳中的隐秘舞者,时而隐匿在平静的等电位线之间,时而跃动出独特的韵律。每当这些尖波出现,都代表着隔离在小心肌中的每个肌束都在进行不同步的电活动舞蹈。
这种不同步的电活动,如同交响乐团中的不和谐音符,为折返兴奋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它们或许在心肌纤维之间穿梭,但由于连接稀少,传导变得缓慢而曲折,如同电流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探索前行。这种特殊现象不仅仅是导致期前收缩那么简单,更可能引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脏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每一次心脏的跳动,都是一次微妙的电活动之旅。而这些多形性尖波,就像是这次旅程中的隐秘使者,传递着关于心脏健康的深层次信息。了解并深入研究这些尖波的特点和性质,对于揭示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策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微观世界里,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的健康与安宁。多形性尖波的研究,不仅是对心脏电活动的一次深度探索,更是对生命奥秘的一次敬畏与追寻。希望科学家们能够进一步揭示这些尖波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