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疗篇
治疗越早,孩子们康复的机会便越大。治疗方法需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理变化量身定制。
对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治疗过程相对简单。通过保持双下肢的高度外展位,婴儿的髋关节会逐渐复位。借助梯形尿枕、蛙式夹板或Pavlik吊带等辅助工具,维持三到四个月,大多数婴儿都能实现治愈。
对于三岁以下儿童,采用保守治疗。通过整理,利用蛙式石膏或支架固定两到四个月,再配合外展位支架石膏或外展位支架固定四个月,治疗效果显著。北京儿童医院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千禧年初,用此法成功治疗了上千例髋脱位患者,其中九成以上均取得良好效果。
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整复的难度逐渐增加。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如四到七岁的儿童,通常需要手术切开和复位。根据病理变化,可能需要进行关节盂唇切除术以加深髋臼,或是进行骨盆截骨术等。近年来,手术年龄有所扩大,但对于八岁以上的儿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出现髋关节僵硬等问题。
预后篇
髋关节的预后情况复杂,涉及到肌肉、筋膜、关节囊等多个方面。由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筋膜缩短,股骨头无法顺利下移至髋臼水平。内收肌挛缩也使得髋关节无法完全伸展,增加了复位的难度。随着病情的进展,髂腰肌可能会收紧并压在关节囊上,甚至发生粘连。
关节囊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负重和与局部髂骨翼外侧的粘连,关节囊可能变得过厚或过窄,导致股骨头无法通过。关节囊还可能密封髋臼开口或与股骨头粘连,导致复位后不稳定等问题。
在复位手术中,还发现盂唇内翻的情况约占35%。正常髋臼的盂唇呈弧形突出,能加深髋臼并覆盖股骨头的面积。当股骨头脱位时,盂唇可能向外翻或向内翻入髋臼,成为复位的障碍。
圆韧带的状况也会影响股骨头的复位。如果圆韧带过厚、拉长或片状化,都可能影响复位效果。
骨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股骨颈前倾角过大或股骨头梨形变形等,都可能使复位变得困难。而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的情况,由于髋臼无法容纳股骨头,失去正常的塑形过程,预后往往较差。尽管新生儿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较少,但随着脱位时间的延长,髋臼发育不良的情况会愈发严重。在成功复位后,由于股骨头对髋臼产生的压力,髋臼有可能在一年内进一步发育并恢复。
早期治疗对于提高孩子们的康复机会至关重要。理解并关注预后因素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