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或导致精神分裂
环境污染与精神分裂症:深入探索两者的联系
近年来,关于大气污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联系的研究引发了广泛关注。试验结果显示,老鼠幼崽在极度污染的环境中成长时,其脑部神经可能会受到损害。这种损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出现的特定区域肿大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一重要研究已在《环境健康透视》杂志上发表。
研究还发现,这种脑部变化在雄性中更为常见。试验中,雄性小鼠的短期记忆、学习能力和冲动性行为均有所下降。这些发现进一步强化了大气污染与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关联。
除了上述研究,还有多项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例如,2013年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精神病学分册》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若长期暴露在严重的交通尾气污染中,其日后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是同龄儿童的三倍。
罗切斯特大学环境医学教授德博拉科里斯彻塔解释道:“随着我们进行的调查越来越深入,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一致表明大气污染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甚至可能引发精神性障碍。”
那么,污染是如何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呢?北京亚太脑科医学研究中心特级专家王玉堂进行了解析。精神分裂症主要由遗传、不良生活事件、社会环境、其他疾病等因素导致大脑神经受损。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体内吸入过多污染物,可能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异常运转,其中包括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失衡。当这些神经递质不能正常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有效结合,进行信息的正确传递时,就可能导致脑神经受损,从而引发精神分裂症。
为了远离精神分裂症,不仅需要从居住环境入手,还要从多方面进行预防和治疗。选择空气清新、安静优雅的环境居住,远离工厂、火车站等嘈杂之地。减少接受强光刺激,如少看电视、手机等,夜间避免看惊险、凶杀、悲剧性的电视剧、电影等。强烈的光刺激和剧情的跌宕起伏很容易刺激神经,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最重要的是,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家人要配合患者治疗,不能病急乱投医,也不能忽视病情,让疾病恶化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家庭负担。
环境污染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当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免受污染的伤害,维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