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特殊类型

健康知识 2025-03-30 05:2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先天性巨结肠的特殊性类型解读

当提及先天性巨结肠,许多家长都会心生忧虑。这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甚至便秘。若不及时治疗,孩子的腹部会异常肿胀。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其中的特殊类型。

一、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型

此类型在1948年首次被报道。从名称上看,似乎整个结肠都出现了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多数回肠末端的部位出现了肥厚扩张。有人称之为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型。许多新生儿在此病的影响下,于初生阶段便面临生命的威胁,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近年来的医学报告显示,其实际发病率在5%至10%之间,意味着它并非极为罕见。

临床表现上,若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范围广泛,孩子的症状会更为明显。新生儿常出现胎粪排出延迟、腹胀、呕吐及便秘等症状。通过肛门扩张、灌肠和腹泻等治疗方法,症状可暂时得到缓解。但在治疗过程中,便秘会反复发作,且频率高于一般的巨结肠。与普通的先天性巨结肠不同,直肠检查中,无法诱发粪便反射,也无大量臭气及粪便排出。

诊断此疾病并不简单,需要依赖手术中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结合X线等影像手段。腹部平片只能展现近端肠腔的扩张和充气情况,而钡灌肠则对诊断有重大价值。通过钡灌肠的观察,可以了解结肠的蠕动情况,从而为此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二、短段先天性巨结肠

这种类型的巨结肠占总数25%。其无神经节细胞肠段仅限于直肠末端,痉挛狭窄段不超过7.0至8.0CM,因此被称为短段结肠。临床症状较普通巨结肠为轻。大约一半的患儿在1岁前便出现便秘,而另一半则在后期才显现症状。早期为间歇性便秘,后期则转为顽固性便秘,需要借助肛栓、灌肠等手段才能排出粪便。大多数患儿身体状况良好,并发症较少。直肠检查时,需通过痉挛段进入扩张的肠腔方可确诊。钡灌肠显示,痉挛狭窄段仅限于直肠末端几厘米处,上肠腔则明显扩张。

了解这些特殊类型的先天性巨结肠后,对于疾病的诊断会更为明确。通常,直肠活检是确诊此病的重要手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的治疗,心理压力大可不必过分担忧。每一种疾病都有其治疗的方法与策略,相信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下,孩子们都能顺利度过难关,健康成长。

上一篇:饭后腹胀喝水也腹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