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方法
针对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策略
对于患有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当他们的症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而尚未出现肢体营养障碍时,医生往往会选择保守治疗。这种治疗方法主要侧重于精心护理患肢,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定期锻炼,并对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整。
当症状较为严重时,药物治疗可能会成为必要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对于肢体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症状的效果并不如冠心病心绞痛那么显著。特别是血管扩张剂,在一些临床试验中证明对于缺血性肢痛无效。当肢体动脉狭窄时,狭窄远端的血管在运动状态下会扩张,从而降低组织的灌注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血管扩张剂可能会加剧矛盾,除非它们能够促进侧支循环,否则无法改善运动肌肉的灌注,缺血症状也无法得到缓解。
对于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长期使用前列醇(前列腺素)I静脉给药可以带来疼痛缓解和有助于缺血性溃疡的愈合。抗血小板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在预防四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方面有一定效果。噻氯匹定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在慢性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并不奏效。同样,尿激酶和链激酶在急性血栓性血管闭塞的治疗中也无能为力。
当缺血症状急剧加重、休息时疼痛或由于职业需要必须消除症状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血管重建治疗。这种治疗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导管介入治疗如经皮血管腔成形术(PAT)可以通过球嫩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或者通过激光光纤切除粥因硬化斑块。支架植入通常是在实施治疗措施后,为了防止支架再次狭窄而进行的。主-髂动脉的PTA近期治疗成功率非常高,但长期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术前动脉狭窄的程度。
手术治疗即血管旁路移植,有几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手术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狭窄部位、范围和一般情况。例如,对于主-髂动脉狭窄,编网聚酯人工血管的双侧股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通率非常高,但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股-以大隐静脉为旁路移植预后较好,手术死亡率较低。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本病无效,它只能增加患肢皮肤的血液供应,不能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和预后。
对于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的严重程度,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