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气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肠气囊肿这一病症,源头复杂,主要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和接触性三种类型。
特发性肠气囊肿,如同一个神秘的谜团,患者在过去并无基础病史,病因难以追寻。
继发性肠气囊肿则更为常见,它如一颗被播撒在广大土壤中的种子,在多种情况下生根发芽。这些情境包括但不限于: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肠梗阻等消化管狭窄;支气管哮喘等阻塞性肺病;胶原血管疾病如系统硬化;使用免疫抑制药或皮质激素治疗器官移植等病史;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后;长期血液透析、肿瘤化疗、钡灌肠检查、服用乳果糖等其他情况。
还有一种特殊的病因接触三氯乙烯。这种有机溶剂,被用于机械金属部件和精密仪器的油污清洗。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三氯乙烯会在体内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可能导致肠气囊肿。日本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三氯乙烯接触与肠气囊肿之间的联系,然而其机制仍待揭示。
(二)发病机制
肠气囊肿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学界提出了多种理论。
机械梗阻学说目前受到广泛支持。气体可能来源于胃肠梗阻时腔内压力升高,气体进入粘膜淋巴间隙形成气囊肿。伴有严重咳嗽的肺部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也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肠道形成囊肿。人类动物模拟试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
除了机械梗阻学说,还有气囊肿与营养失调有关的观点。用精白米喂养的猪可发生肠气囊肿,以素食为主或幽门梗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本病。但也有学者认为机械性梗阻与营养不良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才能导致气囊肿的产生。
还有细菌理论。产气细菌进入肠壁粘膜下层引起肠气囊肿病。有些研究已经证明某些特定细菌与肠气囊肿有关,如将产气注入豚鼠肠壁的革兰阴性杆菌可以引起肠气囊肿病。吸氧治疗后,气囊肿消失的现象也暗示该疾病可能与产气厌氧菌有关。
从病理形态和发病部位来看,病变肠管会出现分散或密集的囊状隆起,如同葡萄般,表面略苍白透明。病变部位的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显微镜检查下,囊壁是系统的薄层结缔组织,囊表面覆盖着单层扁平或立方形上皮,有多核巨细胞等。根据发病部位,肠气囊肿可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其中大肠型与三氯乙烯有关的肠气囊肿多与消化管狭窄有关,特别是幽门梗阻。
这一病症的各种理论和观点互相交织,相互补充,为我们全面理解肠气囊肿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