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可以射频消融吗
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从2000年末进入女性恶性肿瘤前十位,到2010年已攀升至第五位,其中PTMC(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增长尤为迅速。这一趋势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和筛查的推广预计还将继续。尽管有关超声是否过度诊断甲状腺癌的争议存在,但无疑,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是巨大的。
关于PTMC的治疗,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争议同样存在。我们不能仅基于肿瘤大小来决定治疗方式,必须认识到,PTMC的TNM分期并非仅由肿瘤直径≤1cm决定。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治疗方式进行深度反思,特别是在术前术后的危险分层上。
手术范围的确定、术后进行的RAI治疗以及TSH抑制治疗目标的设定,都需要精确的危险分层作为指导。当前,尽管术前的危险分层主要依赖超声和FNA,但其准确率在技术熟练的医院也仅有约90%。与此指南中的危险分层主要是病理学分层,对于手术前的决策参考价值有限。
在国际上,甲状腺全切VI区(中央区)清扫已成为DTC(T1-2,cN0-1a)的主流术式。而对于射频消融(RFA)这种新型微创手段,虽然在部分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被证实安全有效,但其适用性和长期效果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目前,不同医院的甲状腺超声和FNA等术前检查诊断水平存在差距,RFA适应证的把握不严格,缺乏与手术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对比研究。现阶段不推荐常规使用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尤其反对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
手术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从未改变。我们急需提高术前FNA、术中VI区淋巴结的分子诊断技术,以及快速冰冻病检(IOFSB)的适时分析水平。对于PTMC的患者,无论选择哪种处理方式都需要极为慎重。如果术后病理显示中央区转移淋巴结超过一定数量或直径过大,应严格遵循指南对残余甲状腺进行切除。对于可以行动态观察的患者,更要谨慎处理,确保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