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健康知识 2025-03-19 20:5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尿崩症的深度解析

尿崩症,一个听起来似乎陌生的病症,实际上却在我们身边悄然存在。其病因多元,大致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深入探讨,我们又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

一、病因探索

中枢性尿崩症,又被称为ADH缺乏性尿崩症。其根源在于抗利尿激素(ADH)的缺乏,下丘脑和垂体的任何部位病变都可能导致此症。其中,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的发育不良或退行性病变尤为常见,在以往的报道中约占半数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枢性尿崩症实际上是颅内肿瘤的继发性症状,因此定期做头部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遗传性尿崩症较为罕见,通常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

性尿崩症则是由于肾脏对ADH的反应性降低或抵抗,或是肾小管的缺陷导致的。该病症也有遗传性因素,如X伴性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除此之外,肾盂肾炎、肾小管酸中毒、肾小管坏死等疾病也可能引发性尿崩症。

二、发病机制介绍

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尿崩症的发病机制。9肽ADH由下丘脑上核和室旁核内神经元细胞合成,以神经分泌颗粒的形式储存于神经垂体。正常人昼夜ADH分泌量有所变化,深夜和早晨分泌增加,下午则减少。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是影响ADH分泌的主要因素。当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视上核的渗透压感受器,增加ADH分泌,减少尿量,使人感到口渴,饮水后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相反,体内水分过多时,血浆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尿量增加,饮水停止。而尿崩症患者因ADH分泌不足或肾小管对其无反应,导致大量排尿、口渴,大量饮水,但血浆渗透压基本保持正常。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口渴中心尚未成熟的早产儿、新生儿、婴儿,尽管大量排尿,却无法通过饮水来调节高钠血症,从而导致高渗脱水。

尿崩症是一个复杂的病症,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了解其原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病症,为治疗和预防提供方向。

上一篇:从零开始学习单片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