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结肠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缺血性结肠炎:深入解读与诊疗要点
缺血性结肠炎,这一病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患者的病因、血管阻塞程度、全身循环及肠壁代谢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在步入老年的人群中,尤其是那些无明显诱发因素的50岁以上老年人,该病症更为常见。
腹痛、腹泻和便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腹痛的部位往往与结肠缺血病变部位相吻合,呈现突然且剧烈的痉挛性疼痛,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腹泻可能随之而来,粪便中带有少量血液,严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深红色或纯血便。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体温及血白细胞计数可能会有所升高。
对于非坏疽型患者,缺血性结肠炎具有自限性。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大多数患者的肠粘膜水肿逐渐被吸收,粘膜损伤得到修复,症状在几天内有所改善。如果肠壁缺血严重,溃疡的愈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则更为危急。患者多为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人,常伴有其他慢性病。发病急,腹痛严重,伴有严重的腹泻、便血和呕吐。由于毒素吸收和细菌感染,患者常有明显的发热和血白细胞计数增加。早期可能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病变广泛的患者还可能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结肠膨胀等症状。
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结肠病变如传染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相鉴别。纤维结肠镜检查对识别和诊断非常有帮助。腹部辅助检查如X线平片和钡灌肠检查等也有助于确诊。腹主动脉造影如发现主要血管阻塞,则可明确诊断。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肠腔狭窄引起的肠梗阻。梗阻多为不完全性,部分患者早期出现此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对于识别和诊断这些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谨慎。对于疑似患者,及早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是确诊的关键。希望广大患者能充分了解这一病症,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