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
病史篇:
患者经历了一场明显的车祸或高坠等创伤事件后,无法自主移动,髋关节完全失去功能。具体表现为患肢屈曲、内收、内旋,出现短缩畸形。大粗隆向后脱位,位于Nelaton线之上。患侧臀部明显隆起,可触及股骨头。当被动活动髋关节时,会引发剧烈的疼痛和肌肉痉挛。
临床表现篇:
受伤后,髋关节疼痛剧烈,使患者无法站立或行走,下肢活动受到严重限制,远端出现麻木感。若是骨盆骨折,还可能伴随内脏损伤和休克。
前脱位的症状包括伤肢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膝盖内翻,足部外侧可接触床面。髋部肿胀疼痛明显,臀部外侧平坦,臀部凹陷,腹股沟处可摸到股骨。
后脱位则表现为伤后髋部疼痛,下肢功能丧失,仰卧困难。伤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下肢缩短。膝部落于健侧大腿上,足趾接触健足内侧缘。臀部明显隆起,可触及脱位的股骨头。
鉴别诊断篇:
由于髋关节的解剖结构稳定,其脱位通常需要强大的外力作用。脱位时往往伴随着其他部位的损伤,容易漏诊或误诊。尤其在一些复杂的伤势中,如合并四肢多发骨折、颅脑损伤或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情况下,单纯髋关节脱位的漏诊或误诊虽然少见,但仍需引起注意。临床上常需与股骨颈骨折进行鉴别。
辅助检查篇:
对于前脱位,通过检查伤肢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膝盖内翻,足部外侧可接触床面等情况,结合髋部肿胀和疼痛,臀部外侧平坦和凹陷等症状,可以进行初步判断。被动活动会导致肌肉痉挛和剧烈疼痛。
对于后脱位,可以通过观察大腿内收、内旋、屈曲、短缩等畸形,结合髂坐线、Bryant三角和作Shoemake线交点检查结果来判断。髋关节套叠试验呈阳性,下肢短缩,无法伸展和伸直。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出现保护性痉挛。同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坐骨神经损伤,导致膝盖以下运动损失、干燥和瘫痪等症状。
中心脱位的情况则根据股骨头移位的程度来判断。轻度移位仅表现为局部压痛、肿胀和轻度髋关节活动障碍;重度移位则会出现肢体旋转、短缩、大转子内移等症状。骨盆骨折、血肿、下腹压痛等情况也需留意。直肠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块(股骨头)和疼痛。轴向敲击疼痛试验呈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