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崩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男性尿崩症患者相对较多,其发病覆盖各个年龄层,特别是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从婴儿到青春期,任何阶段都可能发生尿崩症。
尿崩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和遗尿,这是父母常常能最早察觉的症状。尿量异常增加,每天的尿量超过4L,严重时甚至可能超过10L。早晨的尿液颜色如同清水一般淡。
婴儿患者更喜欢喝水而不是牛奶,总是喜欢饮用冷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他们的饮水量与尿量大致相当,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他们会感到口渴,但即使如此,他们的尿量并不会减少。
除了明显的多尿和多饮,儿童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如果不能适当饮水,可能会导致高渗性脱水,表现为易怒、夜间睡眠不安、发热、便秘、体重下降以及皮肤干燥等症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惊厥和昏迷。长期的多饮多尿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颅内肿瘤也可能引发尿崩症,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
对于患有尿崩症的儿童,晚上是否饮水非常重要。若出现每天的多饮多尿超过2L/m2的情况,这即是一种病理现象。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的其他疾病史、家族史、生长史、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以推测可能的病因。
对于病理性多饮多尿的情况,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浆渗透压、血Na、K、Cl、Cr及BUN等。如果血浆渗透压大于300mOsm/kg,而尿渗透压小于300mOsm/kg,即可诊断为尿崩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限水试验、水试验等,以确诊是否为中枢性尿崩症。
一旦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需要进一步查明病因。通过MRI检查下丘脑和垂体,以排除颅内病变的可能。部分性AVP缺水时对限水的耐受性较好,尿液渗透压虽然可以升高,但不能超过600mOsm/kg。在鉴别肾性尿崩症时,后者对垂体加压素没有反应,同时血浆AVP浓度也有所不同。
尿崩症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病症。对于患者而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至关重要。对于患者家属来说,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和关注,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