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成因分析:最新研究报告揭示新理解
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我们的小心脏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的一种,其发病率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2%~15%。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病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大约10%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还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肺动脉与主动脉之间的生理血流通道,它适应了胎儿在无肺呼吸时的特殊循环状态。当婴儿出生后,这个通道应该在大约15~20小时内功能性关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婴儿的动脉导管并未能成功关闭。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遗传是主要的原因。任何影响胎儿心脏胚胎发育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心脏畸形,如风疹、流感等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钙血症等。孕妇接触辐射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癌药物或甲糖宁也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从胚胎学的角度来看,胎儿动脉导管是从第六主动脉鳃弓的背部发育而来,形成胎儿血液循环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生理通道。在胎儿期,由于肺小气泡的萎缩和肺血管的阻力很大,右心室排出的静脉血大多不能进入肺循环进行氧合。大部分血液通过动脉导管从肺动脉流向主动脉,再通过脐带到达胎盘进行代谢。
由于主动脉压明显高于肺动脉压,主动脉内的血流会通过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分流到肺动脉,这种现象称为左右分流。这种分流首先会增加左心系统的负担,导致左心房扩大。长期左右分流,特别是大型导管分流的影响,会导致肺血管从保护性痉挛到内膜增厚,甚至最后肺小动脉闭锁。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肺动脉内未氧合的血液会通过动脉导管反向流入主动脉,导致临床上的发绀现象。这种动脉导管的反向分流远离主动脉,表现为唇、上肢、下肢的发绀,也称为分离发绀。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未闭的动脉导管是单独存在的,但也有大约10%的病例与其他心脏畸形相结合,如主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动脉导管未闭合的患者容易患感染性心内膜炎。无论动脉导管未闭合的大小和症状如何,都应进行治疗。
对于每一位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来说,及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对此有所了解,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