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关于病因
衣原体的神秘面纱逐渐揭晓。这四种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以及牛羊衣原体,都是寄生物界的独特存在。它们通过特殊的细胞过滤器,无法在无活性的细胞培养基上增殖,却能在真核细胞中汲取热能,展现生命力。这些微生物拥有细胞壁、膜以及独立的酶系统,以两种方式在宿主体的上皮细胞中增殖,呈现出独特的发育周期。它们在易感细胞的细胞质中安家落户,形成一个内涵。染色后呈阴性,三种衣原体外膜主蛋白基因之间有着一定的同源性和差异性。
鹦鹉热衣原体的起源引发关注。近期的观点是,它可能最初来源于包含异基因的多种疾病。这一原理最早由Lewithai在柏林发现,随后Coles在英格兰和Lillie在美国也独立发现了这一现象。鹦鹉热衣原体有两种发育形式:具有二分裂增殖能力的网状小体和具有感染能力的原始小体。这些微生物侵入易感宿主细胞,经过复杂的发育过程,最终随着宿主细胞的破裂而释放,继续感染健康的宿主细胞。这个过程需要24到48小时,甚至更长。它们可以在各种细胞培养系统中生长,包括猴子BSC-1细胞、人Hela细胞等。McCoy细胞因其快速生长特性,特别适用于分离和培养这些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的抗原结构分布于其细胞壁上。这些抗原具有耐热性,可抵抗高温加压。特殊的化学物质如脱氧胆酸盐、高碘和卵磷脂酶可以使其失去活性。这种衣原体可以在冷冻状态下保存,对敏感,但可以在高温下失去感染力。
(二)关于发病机制
这些病原体通过上呼吸道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局部单核巨噬细胞中繁殖,然后通过血液传播到肺部和其他器官。肺部病变常见,但也涉及网络内皮系统。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小叶和间质性肺炎,伴随炎症细胞的渗透和渗出。这些病变导致肺泡腔充满液体,并可能出现出血和大量纤维蛋白渗出。肺部和肺间质组织出现水肿和坏死。肝脏出现炎症和小灶性坏死,可能肿胀。其他器官如胸膜、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和消化道也可能发生病变。这些病变中可见到嗜碱性涵体。
通过深入了解衣原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相关的疾病,为未来的医学研究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