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更要控血压!防中风、心肌梗塞,3体质必知5大保养守则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9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高血压病友注意,夏天更要留意血压的变化!中医师表示,炎夏之际民众常会频繁进出冷气房,在气温忽高忽低下,血压往往会变得更不稳定。若没有妥善控制,将使罹患心肌梗塞、中风的机会提高!,平时谨记5大有助预防高血压的正气守则,做好自我保养,定期量测、监控血压状态非常重要。

小心隐藏中风、心肌梗塞风险 夏天保健康更要监控血压变化

为什么每到夏天更要特别留意血压变化呢?台南市立医院中医部郭祐睿中医师表示,除了一开始提到频繁进出冷气房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因为人体的血压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波动,除非天气真的热的异常,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反应,才会促使血压升高;否则,当夏天天气炎热时,人体的血管会跟着扩张,血压变会比其他季节来得低才是。

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临床上常会发现,有不少患者在夏天服用与冬天同剂量的降血压药物下,出现头晕、疲倦、乏力、视力模糊等低血压症状。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低血压发生时,几乎不会有明显征兆,患者常在几秒之间,突然晕倒、昏厥,甚至很可能休克,尤其是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更易发生,其严重性不容小觑!

再加上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常会在发现血压变低时忍不住自主停药,直到隔天或一段时间后测量血压,才发觉血压快速反弹回升。倘若,停药期间病友没有定时留意血压的变化,一旦血压高到一定程度,恐将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发生。故综合上述可能的潜在致命危机,不难发现为什么医师会特别提醒,民众在夏天更要做好严密的血压控制。

夏天更要控血压!防中风、心肌梗塞,3体质必知5大保养守则

「阴虚阳亢」者主要因常熬夜、工作劳累得不到良好的休息有关,且血压高时易感觉头晕、眩晕、容易心悸,以及体温稍高、易发热、失眠、健忘、耳鸣等症状。

你中镖了吗?中医谈高血压,3大体质是高危险群

除了呼吁夏日留意血压变化的重要性,中医又是怎么看待高血压问题呢?对此,郭祐睿中医师指出,虽然中医理论中并没有高血压的病名,中医认为人体的血压变化和体质有相关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因为气候、体质、环境、生活、饮食习惯不同,在中医证型就有很大差异。

有些中医学者认为,高血压以「阴虚阳亢」和「痰湿壅盛」2证型较为多见,但也有医家发现发现「肝火上亢」的发病率最高。不过,究其自身临床经验来看,目前台湾似乎是以「痰湿壅盛」、「阴虚阳亢」、「气血两虚」这3种类型所占比例较高。

【类型1/痰湿壅盛】

成因中医认为,津液运化失司,会导致痰湿凝聚、黏滞重浊,从而形成痰湿体质。简单来说,就是若肠胃健康,脏腑气血就会充足,而肠胃不佳,吃进去的食物就不能变成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没用的产物排不出去,就会与体内的水分结合,久而久之就成了痰湿体质。且元代医家朱丹溪更曾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事实上脂肪就是痰湿的一种,具有「痰」的污秽、黏滞、稠厚的特征。所以痰湿太多的人,基本上都会发胖,且罹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问题,以及中风、心脏病的机会也会增高。

临床症状体型较肥胖,血压高时易感觉头痛、头重、眩晕,甚至心悸、失眠、胸闷、胃口不佳。

【类型2/阴虚阳亢】

成因操劳过度,是阴虚阳亢的主要成因,过度劳累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就会引起阴虚;因为夜晚属阴,晚睡的人阴气不能跟阳气结合,阴气亏损,阳气失去制约变得亢盛,阳亢转而使阴液耗损,两者互为因果,从而变得阴虚阳亢。也就是体内呈现发炎反应,这不只对血压有影响,也会导致虚胖、水肿的发生,甚至提高罹癌风险。

临床症状常熬夜,血压高时易感觉头晕、眩晕、容易心悸,以及体温稍高、易发热、失眠、健忘、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在於单纯考虑降压,而是着重于调理机体阴阳的平衡,从根本解除高血压。

【类型3/气血两虚】

成因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很多,是脾胃功能失调,常因为减肥过度、工作忙碌导致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运化无力、吸收不良,使气血的来源得不到保障。,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引起气血不足的主因,除了饮食因素外,如上一段提到经常熬夜的人,因没有办法透过睡眠将白天消耗的气血补充回来,气血入不敷出下,也会导致气血不足的发生。

临床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血压高时易感觉头晕目眩,出现唇甲色淡、怕冷、易上气不接下气、 夜尿次数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不适反应。

这样做杜绝血压飙高!5大自我保健守则非知不可

郭祐睿中医师也提到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在於单纯考虑降压,而是着重于调理机体阴阳的平衡,从根本解除高血压。所以中医的治疗主要从预防,也就是「治未病」着手,建议民众应谨记下列5大预防高血压的正气守则

守则1/注意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寒热有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维持大便畅通;并且尽量劳动有度、不过度操劳,保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都有利维持血压正常。

守则2/调整饮食「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是人体营养的直接来源,维持着人体的正常活动,注意低钠饮食、控制体重是高血压患者首要之重。,中医也可对高血压施行辨证,根据各种食物的四气五味分析其归类,选择适当的药物与食物搭配,例如,痰湿壅盛体质者,可以加入山楂;阴虚阳亢者可以加入水梨、山药;气血两虚的人加入黄耆、当归等药调理。

守则3/身心平和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提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调整自己即使再忙再烦,也要逆向思考,保持心情的安闲清静,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乐观愉快,才能达到补养真气,强身防病的目的。

一般建议有高血压问题的患者,可从事适量的运动训练,例如八段锦、太极拳、游泳、健走等,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每周3次以上为佳。

守则4/运动健身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就没有痰湿的问题,进而调节身体各脏腑,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况,自然能远离疾病。一般建议有高血压问题的患者,可从事适量的运动训练,例如八段锦、太极拳、游泳、健走等,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每周3次以上为佳。

守则5/穴道按压通过穴位按压刺激脏腑经络之气,可以平调阴阳,使人体恢复健康,所以《黄帝内经.素问》提到「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民众在平时就可以针对许多穴道进行按压与刺激,来调养真气、维持健康,像是太溪、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血海、气海等穴,每次5分钟,每日数次就是既简单又实用的方式。

【中医师小叮咛】

由于导致血压出现异常的原因千丝万缕,一旦血压控制不良,长此以往会引起心肾功能,甚至全身的疾病。,郭祐睿中医师提醒,有高血压病史的朋友,千万不可以任意停药。

一旦血压数值出现变化,无论是变高或下降等异常时,一定要积极寻求医师协助厘清原因,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且若能配合专业中医师的诊断、调理,就是有望将高血压从「可控制」变成「可治愈」疾病的致胜关键。

  该文章《夏天更要控血压!防中风、心肌梗塞,3体质必知5大保养守则》由网友『橙子小姐』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