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前看「身家数据」 了解汤头肉品秘密
天气一冷,许多人就想吃热腾腾的火锅暖暖身子,但您知道吃火锅前还可以看「履历」,了解汤底是如何制作的。为保障消费者权益,食品药物管理署订有相关规范,要求火锅业者必须揭露汤头和肉品的「身家数据」,包括汤底主要使用哪些食材制作、肉品是否为重组肉等,希望让民众吃得更健康、更安心。
吃火锅前看「履历」 汤底制作方式需标示
依据食药署「直接供饮食场所火锅类食品之汤底标示规定」,汤底的制作方式,需要清楚标示出主要食材或风味调味料内容。主要食材指的是熬制时占比最多的食材,如「番茄汤底使用番茄熬煮」,若有强调的口味也需标示所用的材料,例如「药膳锅以当归、鸡骨熬煮」,业者不能再以汤底是商业机密为由,含混带过。
,汤底型态必须标明属于「食材熬制」、「风味调味料调制」或「食材+风味调味料调制」,以避免业者夸称,汤底是高等食材花时间熬煮,实际上却是由汤粉冲泡而成。民众消费时,不妨留意店家是否有在柜台或明显区域以立牌、桌牌、海报张贴、吊牌悬挂等方式标示。
留意肉品保存状态 重组肉需特别注明
至于火锅中的肉品,不论是火锅店提供或在超市购买,消费者要特别留意,肉品保存的状态,也要检查冰柜的温度是否够低,若温度太高,很容易孳生细菌。火锅店规格整齐的圆形肉片,若使用的是经过黏合或压型等加工制成的重组肉,依规定须在外包装或菜单上,注明「重组」、「组合」等字眼,并标注「仅供熟食」提醒。
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大啖火锅小心热量
煮火锅时要避免生熟食的交叉污染,如夹生肉的筷子要准备。,除了大啖肉类之外,也要摄取青菜。如果锅物中有根茎类、冬粉等食材,就少吃一点白饭,汤底则以清淡为佳,若配料中已经有豆腐、豆皮等,就少点一些肉类,以免一餐吃下太多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