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做法指导 附子的功能主治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9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附子的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一、附子做法指导
1.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滑精,或阳虚水泛、尿少水肿。常与肉桂等同用。
2.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与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
3.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附子具有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1.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2.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3.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4.附子回阳救治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5.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6.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二、附子的功能主治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三、附子的选方
①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枚,干姜三两。(《伤寒论》四逆汤)
②治伤寒阴盛格阳,其人必躁热而不欲饮水者大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服。(《传家秘宝方》霹雳散)
③治阴毒伤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气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脐)为末。每服三钱,姜汁半盏,冷酒半盏,调服。良久脐下如火暖为度。(《济生方》回阳散)
④治伤寒已经转下,又曾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见,身无大热,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微者,宜服之。又治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并皆治之干姜(研粗末)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上合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局方》姜附汤)
⑤治呕逆翻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经验方》)
⑥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附子一两(炮),郁金、橘红各一两。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宣明沦方》辰砂一粒丹)
⑦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白汗,大腑滑泄木香(不见火)半两,玄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济生方》玄附汤)
⑧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鸡子二枚(去黄取白)。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滤出,分作两眼,米饮下,空心、日午各一服。(《圣济总录》附子丸)
⑨治脏寒脾泄,及老人中气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两(煨热),大附子(去皮脐)一两五钱。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莲肉煎汤下。(《纲目》)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文健康无忧网)
四、附子的宜忌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①《本草经集注》"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乌韭、大豆。"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纲目》"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④《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
如果以上关于 附子的宜忌 附子的选方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