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敏:夏季外感发烧的饮食宜忌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8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2017年5月,LINE上广传一则「中学生感染肠胃型感冒后,4天内因续发感染『超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病株(MRSA)快速病逝」的消息,对于此类医疗消息,我总是耐住性子仔细阅读,且佩服家长分享自家骨肉的病痛,以提醒多数家长对学童健康保持更多谨慎,其用心之真切令人动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类似病例能在完整的中西医医疗与照护下,憾事或许能避免,至少伤害是可以减轻的。

气候在变,流行病也会跟着变

此篇LINE分享消息中提到,这位学生在今年3月曾感染A型流感,并在西医指导下服用过克流感,使病情得以控制。按照疾管署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的类流感门、急诊人次到5月底仍在上升,其中确诊为流感数也持续增加,流感患者中71%是H3N2,13%是B型流感,发病者症状除了发烧、头痛、喉咙痛,此波流感全身酸痛的症状相对较不明显,反而有一半以上会伴随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

为何原本好发于干冷冬春季节的流感,病例数在今年到湿闷的梅雨季节仍持续上升?

以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加以解读,可能是因为2016年冬季不够冷(暖冬),使得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症状,逐渐从冬日的寒燥疫症,转为梅雨季的湿热疫症。正因为属于湿热型病因,所以发病位置除了上呼吸道,腹腔肠胃道也是感染发病的重点。在中医来看,随着大环境气候而改变感染症状,是外来疫气的特点之一,只要回想2003年清明节后,SARS在台湾流行的指针症状之一便是腹泻,而这是当年同样SARS的加拿大株与北京株病毒所未列的症状。

改善肠胃湿热,夏季养生重点

一旦外在大环境相对湿度高、温度也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会以肠胃道为重点;尤其在既闷且热的气候里,人们总偏向多吃生冷瓜果与饮品,使得肠胃道的湿气更重,口感更淡、不敏感,所以就想吃烤炸炙煿等重口味的食品,如此从而加重肠胃道的「热」,于是人体内在肠胃环境与外在环境均处于湿热状态,一旦有外来的病毒感染,肠胃型症状(呕吐、腹泻)便成为必然反应。

  该文章《杨世敏夏季外感发烧的饮食宜忌》由网友『杯间几番思量』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