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健康知识 2023-05-29 08:59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该内容由网友提供,我们代为归纳整理.
以下是关于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的解答结果,仅供参考,请勿做唯一凭证.
以下是关于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的解答结果,仅供参考,请勿做唯一凭证.
网友【马喜藻】解答如下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体位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
网友【冷月无声】解答如下
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是二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本病基本上属于中老年疾病,40岁以前发病者很少,而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1%。单纯老龄化的规律可能助长发病机制,一是黑质细胞逐年减少;二是神经细胞的单胺氧化酶含量居高不下,易于氧化外来致病因子。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进行性病程。本病逐渐发展,不经治疗者,一般在起病10年左右因严重肌强直和继发的关节强硬而不能行动。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跌伤、褥疮等。治疗用抗胆碱药物、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
震颤麻痹属中医的"震颤"。其病因病机主要在肝,肝属风木,主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致肝风内动;或风夹湿痰,脉络不通,筋失所养;或因脾肾虚衰,不运化水湿,化热生痰,湿痰阻络,痰热动风。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筋脉失养,而成震颤。
震颤麻痹又名帕金森病,是二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本病基本上属于中老年疾病,40岁以前发病者很少,而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达1%。单纯老龄化的规律可能助长发病机制,一是黑质细胞逐年减少;二是神经细胞的单胺氧化酶含量居高不下,易于氧化外来致病因子。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进行性病程。本病逐渐发展,不经治疗者,一般在起病10年左右因严重肌强直和继发的关节强硬而不能行动。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跌伤、褥疮等。治疗用抗胆碱药物、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用手术治疗。
震颤麻痹属中医的"震颤"。其病因病机主要在肝,肝属风木,主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致肝风内动;或风夹湿痰,脉络不通,筋失所养;或因脾肾虚衰,不运化水湿,化热生痰,湿痰阻络,痰热动风。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筋脉失养,而成震颤。
网友【空山幽兰】解答如下1、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
上一篇:生物钟乱了,怎么调过来
下一篇:啊.快疯啦.怎么老睡不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