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针扎意外染爱滋 安全针具守护医护健康
「针」的安全吗?许多人因为怕痛而不敢打针,但对医护人员来说,更担心的是针头莫名转向自己,扎了一针后所引发的传染病风险!资深护理师表示,医护人员的职场安全,除了目前吵得沸沸扬扬的护病比和工时问题之外,如何降低针扎事件的发生,也是一大课题!只有站在医疗前线的医护人员安全了,病人才能安心治病。
针扎意外恐造成感染 空针误扎也不轻忽
对医护人员来说,每天帮病人抽血、打针就像吃饭一样简单,但如果针具设计不良、放置位置不恰当、操作时突然被人撞了一下、使用方法不熟练,或是因工作时数过长导致精神状态不佳等,都可能发生针扎事件,甚至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
被使用过的针具扎到,可能引发感染,但被干净的针头扎到,应该就没关系吧!?彰化基督教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淑真在几年前到国外参与研讨会时,听到一名被感染爱滋病的护理师分享后,深刻地体会到,即使是干净的空针不小心扎在皮肤上,有了伤口,自然就有被感染的可能!
费用成本增加,是让绝大多数医疗院所尚未全面提供安全针具的最大原因。
购买成本太高!医疗院所全面使用安全针具进展缓慢
为了降低医护人员的针扎伤害,以及后续的调查、检验、治疗等费用,卫生福利部要求全国医疗院所自民国101年逐步汰换一般针具,并于5年内达到全面提供安全针具的目标。,5年期限已届,真正全面采用安全针具的医疗院所却没有几家。
费用成本增加,是让绝大多数医疗院所尚未全面提供安全针具的最大原因。安全针具的成本比一般针具贵上好几倍,对医院营运来说,虽然目前可以申请健保给付,但给付价格无法负担部分安全针具之成本,且安全针具一次使用后就无法使用之特点,也会有相对的医疗废弃物处理费用。
预防针扎意外染爱滋 安全针具守护医护健康
张淑真主任认为,一个安全的医院,不只是病人要安全,员工也要安全。(摄影/骆慧雯)
彰基全面使用安全针具 原因员工生命比钱重要
,彰化基督教医院是极少数的好宝宝、好模范之一。张淑真主任表示,当初向医院提议使用安全针具时,也担心高层会因成本考量而否决,事先拟好了许多策略,打算以「员工生命价值更胜金钱价值」的论点进行说服,但没想到正式提案时,当时的院长直接回应「这早就应该做了」。
有了最大长官的支持,彰基遂在政府推动安全针具政策之前,率先于民国92年即引进安全产品,包括免针精密输液套、无针式注射用连接头及延长管、安全静脉留置针、安全采血针具套组、回拉式安全空针等,更在政策推动之后陆续引进安全胰岛素空针、安全型蝴蝶弯针、笔型专用胰岛素注射器、护盖式安全空针等各式安全针具,分阶段地达成现今全面使用安全针具的目标。
安全针具不好用?训练不够熟练的误会!
张淑真主任回想,一开始,安全针具的推广并不顺利,有许多医护人员因动作不熟练或手势不正确,总是被练习用的空针扎伤,产生「安全针具不好用」的想法,宁可使用相对不安全的一般针具。
幸好,经过多次的沟通、宣导和训练后,医护人员渐渐了解针扎意外的潜在风险,认同全面使用安全针具的理念并积极落实。而从长远的效果来看,彰基自从使用安全针具后,无论是针头回套或是把针放入针头收集盒,所发生的针扎意外都比以往明显减少。
「一个安全的医院,不只是病人要安全,员工也要安全」,张淑真主任强调,医院应该把员工当宝贝,给予安全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时间,才能让医护人员在安全的状态下,提供好的服务给病患,防止「出错」的机会。
就以针扎事件来说,医院除了要提供安全针具和适当的教育训练之外,从服装着手,把鞋子换成包覆性较高的款式,减少脚背皮肤的暴露;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遇到身体或精神状态不佳时,弹性调整工作内容,减少帮病人打针的机会,也都有助降低针扎意外的发生。
该文章《预防针扎意外染爱滋 安全针具守护医护健康》由网友『①生只爱你①人』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