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无缝隙 长照变得超简单!
「老」就是负担吗?失能风险到底会对长照困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根据卫福部统计,全台失能老人推估有50万,预计3年后,人力缺口将高会达到3万人。伊甸基金会专业督导团团长吴淑芬表示,伊甸基金会希望借由2大具体运行方向,招募更多居服员,全面打造友善熟龄环境,作为带领家庭脱离困境的领头羊,让大众对于「失能老人」的未来不再感到茫然,并且更愿意施以援手。
落实长照2.0问题多...
伊甸基金会专业督导团团长吴淑芬表示,政府的「抗老」对策持续推陈出新,虽然长照2.0版强调将服务对象扩大,把长照1.0版的服务项目延伸得更加精致,但若是要将长照服务项目触角完全延伸到生活中,服务人力明显不足的问题仍然无解。
居服员短缺的问题从工作环境、待遇及精神心理可以找到答案,由于医院的工作人员领时薪,工作环境固定又不用烦恼设备,与医院的方便相比,居家照顾的工作人员,工作前要提早驱车前往不同服务对象的家中,不但有交通上的风险及成本,心理也会因为家属的眼光而有所怨言。
吴淑芬团长表示,除了照顾服务员人力荒的问题,长照服务还面临另一件更加措手不及的事,就是照顾服务员的平均年龄提高,如果没有接手的新人,未来的老人该何去何从?
培养新一代「抗老」尖兵 营造熟龄友善社会
想要提升居服员在社会的形象,要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希望能配合劳动部的放假制度,保证劳动条件。也可以前进校园宣导,举办表扬活动。许多大专院校设立「老年服务事业管理系」,希望可借此鼓励年轻人投入,培养新一代「抗老」尖兵。伊甸基金会每年都会举办无障碍生活节,希望借由2大方向,营造一个熟龄友善社会
1)增设无障碍空间/
要鼓励老人打开心门走出家庭,就必须以创建无障碍的环境为首要目标,增设电梯、斜坡道、社区食堂,定期举办活动、供餐,吸引老人同乐之余也能解开受疾病束缚的身心。
2)消除歧视/
消除歧视是社会首要目标。失能老人的确因为老化产生生理上的限制,他有很多人生智能可以分享,因为每个人都会老,老化只是一个过程,不要认为他们是一个负担,我们应该要更积极正面看待这件事。
吴淑芬团长表示,建构无缝隙且连续性的历程,可以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长期配合的水电工能到府维修,黄昏市场的菜贩也会送菜到不方便出门老人家中。只要大家都伸出一只手,长照概念自然变得简单!吴淑芬团长表示,创建长久的信任关系才可以看到他们真正的需求,让老人的路都可以不孤单。(文章授权提供/优活健康网)
该文章《生活无缝隙 长照变得超简单!》由网友『共同呼吸』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