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回春关键就在50岁后少吃这类食物
藤田纮一郎在《50岁以后不要吃碳水化合物》一书中指出,中老年人一旦摄取过多碳水化合物,就会导致体内细胞氧化。台湾传统家庭仍以白米饭作为主食,或许就是导致国内高卧床率的主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不只加速身体老化,还是造成生病的主因。
这样说好像有点奇怪,年轻时都要多吃饭才有力气工作,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不能吃了呢?其实经过了多年研究,现在已经得知人体产生能量的引擎有两种,虽然两者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运作,但有主从之别,到了五十岁左右,就会主从替换。
在五十岁以前,支持人类身体活动的能量制造厂是「糖解引擎」,以糖类为燃料,将碳水化合物变成糖,是制造皮肤、黏膜骨髓细胞的原料,且让人能做出有爆发力的行动。
也难怪前阵子很流行「无碳水化合物瘦身法」时,许多年轻人都因为摄取太少碳水化合物,而身体变得松软无力。因为五十岁以前支持身体活动的主要燃料是「糖」,若不摄取碳水化合物,就算不缺少其他营养,身体也无法产生足够能量。
而五十岁以后,「粒线体引擎」成为了身体能量的主宰。人体从空气中吸入氧气,接着经由血液将氧气送往细胞中的粒线体,以产生大量能量。粒线体引擎具备长时间制造能量的续航力,像是心肌细胞、脑细胞等必须持续运作的细胞,主要能量来源都是粒线体系统。虽然粒线体引擎无法提供瞬间爆发力的能量,但其效率远远超过糖解引擎。
这就是为什么五十岁以上的人要避免手脚冰冷,且要以吸收大量氧气的方式活动身体。也因为这样,银发族很适合从事太极拳、瑜伽之类动作和缓且能吸收大量氧气的运动。
五十岁以后,身体最需要的是氧气,虽然体内的糖解引擎还是持续运转,但身体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糖类了。
此时一旦摄取太多糖类,身体就会出现问题,原是粒线体引擎主宰的时刻,糖解引擎却出来搅局,会使粒线体作用受到阻碍,促使体内的大量氧气成为活性氧。活性氧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像生锈一样,活性氧会使体内细胞氧化而受损。一旦细胞受到致命伤,就会开始分裂出有病的细胞,在有病细胞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会加速老化。
所以年龄一旦超过五十岁,就可以不用每餐都摄取糖类了,也就是说可以略过主食不吃。像这样抑制「糖解引擎」的作用,能让「粒线体引擎」的运作保持优势,在五十岁之后就可以常保充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