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睡半月,53岁心脏停跳患者“奇迹”生还
53岁的他,原本身体康健,乘车途中突却发心梗,送到医院已休克,医院判定他死亡风险高,拒绝收治;
走投无路的家人用救护车把他送往武汉协和医院,途中他突然心跳、呼吸骤停……
近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及急诊科成功将这名命悬一线的男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让昏迷近半个月的他重获新生。
主治医生魏宇淼教授感慨像这种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并陷入深度昏迷的患者,抢救存活过来的几率微乎其微。
患者家属也纷纷感叹起死回生,简直就是奇迹!
突发心梗,急救车上心跳、呼吸双双骤停
——53岁男子郊游途中遇险
6月15日中午,53岁的霍先生在青山区乘车郊游,途中他突发胸闷、胸痛,伴大汗、恶心 、呕吐,身体感到严重不适的他几近昏厥。
1小时后,同伴将他送往武汉市某医院就诊。经心电图检查,结果为严重的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该院判定霍先生病情极端危重,实施紧急介入治疗的难度及风险极高,建议其转至武汉协和医院进行治疗。
在120急救车转运途中,霍先生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120急救人员持续对其进行心外按压及球囊辅助呼吸,最终在各种急救措施下,保住了霍先生极其微弱的生命迹象,将陷入深度昏迷的他转运至协和医院急诊科。
深度昏迷,生存希望渺茫
——CCU医生冒险收治
到达武汉协和医院后,急诊科立即对霍先生进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经过多次心外按压、电除颤等抢救过程,最终,霍先生心律转复,但血压仍低,依赖大剂量升压药物,才将血压勉强维持在接近临界水平。患者没有自主呼吸,完全依赖呼吸机机械通气。
虽然病情算是暂时稳住了,但面对“长睡不起”的霍先生,家人痛不欲生,他们知道,再这样昏迷下去,可能迅速发生更多脏器的衰竭、生命终止或陷入“脑死亡”。
第二天清晨刚接班,心内科魏宇淼教授接到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教授的电话,建议将霍先生转至心内科CCU(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魏教授在了解霍先生的病情后,心里非常清楚他生还的希望极其渺茫,但为了患者的生命及他的家庭,他当即与CCU其他数名医护人员并携带除颤机、备用呼吸机及其他抢救设备赶往急诊科看病人,见到已处于深度昏迷的霍先生,魏教授检查其瞳孔,发现他对光反射依旧存在,说明他尚未脑死亡,这为治疗添加了一丝希望。
魏教授决定迅速实施转运,一路上,魏教授一直担心霍先生会心脏停跳或发生其他恶性事件,幸亏患者最终安全到达CCU病房。
险象环生,CCU医护24小时不离守护
——他能否从昏睡中“苏醒”
在CCU病房内,霍先生能否苏醒,是治疗成功关键一步。为此,CCU医生魏宇淼、帅欣欣等医护人员在武汉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廖玉华等教授指导下为霍先生精心地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治疗方案。
据魏教授介绍,由于霍先生心功能极差,血压基本靠球囊反搏及升压药物维持,升压药物,剂量稍减少,血压就会迅速下降至休克水平。,为了维持霍先生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等情况,CCU医生及护士,几乎24小时盯守在他床边,以便血压波动时随时调节药物剂量。期间正值的端午节3天假期,因为担心值班医生对霍先生病情不了解,任何的一点小差错都可能随时危及生命。于是,魏教授组医生决定放弃端午节休息,轮流倒班,72小时无空隙覆盖,只为守护霍先生安全。
最终,霍先生安全地度过了小长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循环情况逐渐趋于平稳,小剂量的升压药物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离成功又迈进了一小步。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霍先生依然没有醒过来。据魏教授介绍,以往这种病例,如果两天内醒不过来,基本苏醒的希望就很小了。昏迷时间越久,希望就越小。
众人不弃,昏睡半月后他“奇迹”苏醒
——医患之间“信”比金坚
可是,家人的不放弃,医生的不放弃,最终“感动”了昏睡中的霍先生。他肺部感染的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光滑念珠菌等感染逐渐得以控制,呼吸衰竭逐渐纠正,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并于6月30日上午,霍先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并最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拔出气管插管。
脱机后,霍先生颤抖着拿下面罩,双手艰难的向上合拢并用虚弱的声音对一直守护他的魏教授说了句“谢谢”。霍先生的家人也含泪握着医生的手表示感谢。魏教授表示,这句“感谢”是对他这半月来辛苦的最好报答。
霍先生苏醒了,他和家人都沉浸在醒来的喜悦中。 , 魏教授并没有太多时间来为成功脱机而庆祝,他立即开始镇定地调整霍先生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包括控制心力衰竭、维持呼吸稳定、进一步控制肺部感染、恢复肝肾功能、控制消化道出血、稳定内环境以及脑功能恢复等,又经过近半月的治疗,现霍先生已可下床行走,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没有明显咳嗽、咳痰,炎症指标接近正常。并且,当时担心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并没有对他造成严重后果,除听力稍下降、右下肢浅表感觉稍异常外,并未出现其他异常体征。经过头颅CT及MRI检查显示,霍先生左侧大脑一处梗死伴少许出血,目前正等待其进一步恢复后对其进行支架植入术。
经过这次“起死回生”的经历,霍先生及其家人都表示,非常感谢魏教授当时敢冒风险收治了霍先生,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也非常感谢武汉协和医院急诊科张劲农教授及其急救系统能够在最紧迫的时间给予成功的心肺复苏。他们觉得“奇迹”的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医护情,这也将是他们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而对于这份感激,魏教授则表示,面对疑难重症,医患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
CCU内霍先生的治疗存以下几大难点
1. 如何在尽量避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下维持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由于患者心功能极差,患者的血压基本靠IABP及升压药物维持,升压药物剂量剂量稍减少患者血压迅速下降至休克水平,为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CCU医生及护士几乎24小时盯守在患者床边以便血压波动时随时调节药物剂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稍平稳,即将到来的端午节3天假期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因为值班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并不那么了解,其中任何的一点小差错都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
于是魏教授组医生决定放弃端午节休息,轮流倒班,72小时无空隙覆盖,只为守护患者安全;最终患者安全的度过了小长假,患者家属含着泪握着医生的手表示感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逐渐趋于平稳,小剂量的升压药物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离成功又迈进了一小步。
2.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内环境紊乱极度的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患者由于心脏骤停、休克,导致肝、肾功能衰竭,伴有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严重的酸中毒。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前功尽弃。
魏教授为此制定了非常周密的治疗方案,输液量与出量的平衡,患者每日能量摄入精确到千卡,以及血糖、血钾、血钠等重要指标的维持,如此多的细节无一疏漏,体现了魏教授运筹帷幄,对疾病的极高的掌控能力。最终患者肝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内环境趋于稳定。
3.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均面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严重考验,能否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成功脱机是整个治疗的核心及难点。
在CCU治疗后不久,患者出现发热、血象明显升高,痰培养提示阴沟肠杆菌阳性,由于阴沟肠杆菌所致肺炎死亡率高达70%,进一步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难度。魏教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了抗生素,患者体温开始恢复正常,血象及C反应蛋白也逐步下降。
就在大家都认为患者肺炎得到控制时,再一次的痰培养结果瞬间将患者推向死亡的边缘——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就是传说中的超级细菌,众多抗生素中仅对复方新诺明和多黏菌素B敏感,复方新诺明是口服抗生素,效果弱且容易产生耐药;多黏菌素B虽敏感整个大陆都无此药。
魏教授了解到香港有此药,告知家属后家属通过特殊途径成功购得10支多黏菌素B,最终患者血象及C反应蛋白逐渐恢复正常,痰量明显减少,多次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阴性;魏教授考虑到只有尽快拔出气管插管才是控制患者肺部感染的最根本的办法,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后于6月24日停用并拔出IABP,并逐渐减少升压药物的剂量;在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后,逐步锻炼患者自助呼吸功能,并最终于6月30日上午成功脱机并拔出气管插管。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