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餐不是万灵丹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排毒教父」林光常爆发诈欺争议,遭逢癌友强烈指控,排毒餐是否真能做救命仙丹?正确的避毒方法应该是什么?

九月初,云林虎尾二十五岁罹患乳癌末期的少妇,骤然撒手人寰。

灵前年迈的婆婆看着年幼的小孙女,红肿着眼、指着林光常的书与产品说,「就是吃那个。」

这是在「排毒教父」林光常诈欺争议的第三天。癌友指控,林光常暗示癌友放弃正统疗法,花钱吃排毒餐,癌友延误治疗。

大约五年前,排毒开始盛行,坊间排毒解毒的书纷纷跃上健康排行榜;企业名人如光宝集团总裁林行宪和奥美集团中国区首席首席执行官庄淑芬,都曾是排毒食谱的实践者。

层出不穷的黑心食品与环境污染新闻,使得现代人有如惊弓之鸟,急着将身体中的「毒素」排之而后快。

但吃排毒餐真的有效吗?又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排毒」?

西医看排毒机转与限制

台大医学院微生物免疫学博士、台大医院口腔内科主治医师孙安迪点出,一般谈毒的来源有三类一是天然动植物原就含有的毒; 二是各种化学合成物毒素,如多氯联苯等;第三种则是生物毒素,如霉菌与细菌等。

毒素进入人体之后会经过「生物转化」,指的是人的身体中有两大类「?」,透过结合吸附毒素、氧化还原毒素等作用,减低毒物对身体的影响。

但如果毒物太多,上述人体的修复功能无法确实执行。台北医学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韩柏柽表示,毒物另一方面可能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是活性很高的不稳定未配对电子,必须「拉」进别的细胞中电子以取得稳定,破坏其他细胞的结构;而被「拉」的分子,常是重要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脂肪、DNA等。

孙安迪说,人体有时能令受到DNA破坏的细胞直接凋亡。但如果细胞没有自动死亡,也来不及修补,就可能传递错误的消息。

尽管毒物对身体造成影响的机转可以解释,却有许多应用的限制。

原因在毒物与身体的作用关系常很难确切判定。

林口长庚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表示,他发现许多坊间对毒如何对身体发生影响的说法太过笼统,不够科学。

「要确定是哪一种毒素,是重金属还是化学物、还是环境荷尔蒙?还要点出是影响哪一种病?和疾病的关系又是什么?毒也可能只是疾病的帮凶,不见得毒就造成了疾病,」林杰梁说,临床上,唯有确定是什么毒素,毒素的浓度、作用的机制,才能找到解毒方法。

韩柏柽也说,毒是怎样进到身体里,停驻在身体的哪里?毒性浓度多少?攻击了哪个器官?除非经过仔细的检验,也不容易弄清楚。

孙安迪补充,加上每人基因都有特异性,对毒物的反应各有不同,生物转化能力有高低之分,也难一概而论。

「我们很难搞清楚敌情,」韩柏柽说,「因为不了解,所以就觉得所做的(如吃排毒餐)是唯一对的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师们都建议,要从更源头的方式下手。

1.杀毒比排毒更实际

「如果能防止毒物进来,就不用排毒了,要排也排得少。要从毒的来源就先档掉,」韩柏柽说。

例如在工作环境,办公室复印机、打印机如何集中管理,避免毒物及粉尘;注意清洗水塔、水煮沸后再以小火煮五到十分钟、定期更换净水器滤心;选用通过可靠检验机构检验的有机蔬果或稻米等,都是从源头阻绝毒物的好方法。

2.食物非万灵丹却是好帮手

「只有健康无毒饮食,没有排毒饮食,」林杰梁说,饮食能够促进健康,但要单靠饮食来治疗疾病与排毒,「没有那么好。」

孙安迪认为,如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夜盲症,或营养不良引起的腹水等,的确可以借由改善饮食与营养「治好病」。但应该要清楚,食物在疾病中扮演的是第一线还是只是辅助的角色,「力道够不够」。

但饮食确实可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孙安迪点出,如深色蔬菜、洋葱、各种柑橘类与奇异果等,内含的活性物质比例高,能增强生物转化的机制。

3.先改生活型态,才能养身体

韩柏柽开玩笑地说,现代人常在家里喝经滤水器过滤的水,却到外面随意买饮料就喝;小心翼翼吃排毒餐,却对外食漫不经心。

「现代人常斤斤计较末端的小事,却忽略最重要的事,也就『破功』了。」他说。

他建议现代人从宏观的观念改变生活型态,也就是有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也就不容易随着养生风潮起舞,无所适从。

「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就能避免掉一半的毒,」林杰梁也说。

均衡的营养、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足够的水、干净的环境等,最原始的养生法则尽管老掉牙,却是最简单,也是让身体的免疫与修补机制发挥最好功能、面对毒物最实际的一道防线。


  该文章《排毒餐不是万灵丹》由网友『所谓深情』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