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外洗浴!异位性皮肤炎不再来
对异位性皮肤患者而言,最难受的就是「痒」,严重时会痒到夜间无法安眠、抓到破皮流脓,增加细菌感染风险,中医师表示,此病与过敏性体质有关,除了体质调理,使用中药外洗浴和穴位按摩,也能达到止痒润肤的效果,降低异位性皮肤炎复发。
夏季好发异位性皮肤炎,中医师陈玫妃建议可透过药浴方式,缓解皮肤发炎搔痒的症状。
痒!痒!痒!异位性皮肤炎痒不停
夏季天气湿热、心火旺、皮脂腺分泌旺盛,排汗量和汗垢多,皮肤容易孳生细菌,好发「夏季痒」,出现急性异位性皮肤炎症状,手肘、膝盖、膝后窝等处泛红,且因皮肤奇痒无比、搔抓造成破皮、出血、流脓,增加细菌感染机率。
「痒」是异位性皮肤炎的最大困扰,西医治疗多以类固醇或抗组织胺的药物为主,但中医师陈玫妃表示这类药物刚开始使用可能有效,但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且会让皮肤变薄,反而提高搔抓破皮、病症反复发作的机率。
中药外洗剂止痒抗发炎,异位性皮肤炎洗出健康好肤质!
陈玫妃中医师建议中药外洗剂对异位性皮肤炎有不错的止痒效果,无论是急性或慢性发作期,每天用外洗剂擦洗皮损部位,或全身浸泡20分钟,都能达到清热止痒、杀菌消肿的作用,避免皮层受损、发痒而诱发异位性皮肤炎。
止痒外洗方,药材包括白癣皮、地肤子、黄芩、蒲公英,每种药材取3钱,以热水煮滚后续以文火煮5至10分钟,使药性完全溶于水中,煮好后放温至37℃即可用来擦洗身体局部或全身。若要作成药浴,也可将煮好的浓缩洗剂,用完全煮沸的热水稀释,放温后全身浸泡。
针灸和穴位按摩润肤扶正,3穴位止痒有一套!
除了外洗剂止痒以外,针灸和穴位按摩也能发挥补肺、清热解毒的功能,达到润肤扶正、止痒、解皮表热的效果,进而预防异位性皮肤炎发生。
1.曲池穴属于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手肘横纹外侧端,弯曲时即可发现明显凹陷处。主要功能是解皮表热、止痒消炎。
曲池穴。
2.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点,向食指骨侧按压酸胀处。主要功能是解皮表热、止痒消炎。
合谷穴。
3.筑宾穴属于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约5寸,腓肠肌肌腹内下方凹陷处,主要功能是帮助解毒。
筑宾穴。
该文章《止痒外洗浴!异位性皮肤炎不再来》由网友『满眼酸泪』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