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到有毒化妆品了吗?
消费者向媒体投诉,所使用的韩国品牌BB霜在夜店的灯光照射下,竟使脸部呈现蓝萤光,怀疑产品内含萤光剂。
但经过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检验后,发现产品并未含萤光剂,而是其中一种国际间准许使用的防晒成份产生的萤光反应。
哪些添加物有害?
尽管产品并无问题,但化妆品与保养品内的添加物,哪些会带来安全与健康的疑虑?又该如何避免?
亚洲大学保健营养生技系讲师,也是化妆品成份专家张丽卿指出,其实对于不能添加于化妆品的物质,法规有明确规范。
目前如果添加禁用成份,厂商可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例如萤光剂种类中的「迁移性萤光剂」,就是禁用成份。张丽卿指出,迁移性萤光剂有增白效果,但会从皮肤转移到人体,化妆品原料不得使用。
台北荣总临床毒物科主治医师杨振昌指出,一些非法的美白产品可能添加汞。汞会有脱色作用,用在美白产品中,但用久了会在神经、肾脏累积毒性;桃园长庚医院美容医学中心副主任胡倩婷表示,长期使用含汞的化妆品,更会让皮肤变得僵硬紧绷,「好像带着一个很假的面具,」她说,这就是典型的汞中毒症状。
,例如消除痘痘和皱纹有益的抗生素类固醇,也是药物列管成分,不能加在化妆品中,否则容易造成抗药性,或是造成皮肤通透性增加,让皮肤泛红,出现血丝。
,指甲油里可能出现的甲醛、去光水可能含的甲醇、香水里可能添加的邻苯二甲酸酯等,都是禁用的列管成份。
目前针对列管成份,地方卫生机关会定期抽检食品药物管理局则会每年针对特定品项监测,信息会公布在食品药物管理局的网站。
违禁成份外,另一类是可添加于化妆或保养品中的成份,但有浓度或用量的限制。
最常见的是防腐剂。目前法规会针对不同的防腐剂规定出不同的使用量上限。但张丽卿提醒,目前卫生署只规定个别防腐剂的使用上限,没有规范产品的总防腐剂量,可能出现种类混杂与总量过量的问题。
另一个常见的成份是香料。,香料浓度低,问题就不大,但过量使用,很容易造成过敏。
这类可以添加的物质中,张丽卿提醒,还要特别注意劣质原料的问题。例如,色素是有不同的品级的,如工业级、食品级和药品级。但在许多便宜的通路里卖的便宜化妆品,为了降低成本,可能是使用廉价、纯度不足的劣质原料,因为目前规定在成份标示时,「只要标示色料的标号,不用标示等级,」张丽卿说。其他如卸妆油里的矿物油、洗脸用品里的接口活性剂,都可能有这样的问题。
远离化妆品毒物
要远离劣质化妆、保养品或可能的毒物,专家们建议
看清标示。目前卫生署规定化妆品必须清楚标示制造商、地址、品名、全成份、用途、用法、重量或容量、批号或出厂日期、若是输入者,要标出输入者厂商名字、地址。如果是含药化妆品,还要有许可证字号和使用注意事项。标示不清者,不要购买。且张丽卿提醒,目前成份标示规定只能是中文或英文,其他语言的文本都不合格。
避免使用过期品。张丽卿建议,当产品已经变色、变味就不要使用。胡倩婷则建议使用挤压式的保养或化妆品,不要直接用手触碰,避免细菌增生。
保持警觉。「皮肤是人体很好的警报器,」张丽卿说,只要皮肤出现红热辣感,不管里头是否添加了违禁成份,对肌肤都不好。
远离效果太好、速效的产品。张丽卿点出,不管浓度高低,没有化妆品或保养品可以快速的在两天三天内出现成效,如果效果太好太快,都可以合理怀疑里头含有抗生素或类固醇。
成色产品不直接接触皮肤。胡倩婷指出,她上妆的最高原则是有颜色的产品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而染发剂里的对苯二胺(PPD)和双氧水等物质对皮肤都不好,最好也不要让染烫剂接触到皮肤。张丽卿甚至建议,在染发前可以两天不洗头,或在头发与皮肤交际处先涂上凡士林等,建立起油脂的防御墙;不用双效洗发精或乳护发乳,确保染发顺利着色。
该文章《你用到有毒化妆品了吗?》由网友『ˋ开心的岁月』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