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太少、糖太多,营养观念走下坡
这些年台湾营养发生了哪些大事?国人营养摄取有哪些问题?
提到这20年来台湾营养大事,辅仁大学营养科学系主任、台湾营养学会秘书长骆菲莉认为「国人营养调查」很重要。从国军膳食营养调查、第一次国民营养调查、1990年代第一次成年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NAHSIT)」、到2016年全人口营养调查,历经了7次大规模普查,影响深远,勾勒出国人营养摄取及饮食习惯,每日营养素摄取量、饮食指针、指南都是依其规划。
难产30年的《国民营养法》
这些调查是政府委托学校或研究机构进行,但在《国民营养法》迟迟未通过的情形下,经费、人力、调查规模不固定,更可能就此中断。
《国民营养法》到底多重要?除了持续的营养调查,骆菲莉举例「像是『食品营养成分数据库』是民间单位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在做,但美国和许多国家是政府在持续建构,完整度和食材分析数量就有差别。」这对于营养师和民众查看每日饮食量和营养有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台湾是高龄社会,营养师在社区长照的功能界定是该法相当重要的环节,不论是卫生所、卫生局或照护单位,只要法规规定哪些场域、单位要配置营养师,人力很快就能到位。
营养标示不能只有营养素
2008年卫生署(今卫福部)强制食品业者要标示营养,但骆菲莉认为现今的标示内容只是基本款,「内容应该包含营养宣称和健康宣称。」
营养宣称如低钠、高铁、低胆固醇等,规划食品要符合特有的标准才能宣称,现在则少有业者运用营养标示来让消费者认识优良产品。
产品健康宣称则是告诉消费者产品如何配合三餐,从中可以获取多少营养素,并依需求选择和辨识食品,甚至能教育民众营养观念,「营养标示不能只呈现营养素含量,还要让消费者有感进而聪明选择,现在都没有,很可惜。」
该文章《蔬菜太少、糖太多,营养观念走下坡》由网友『Need you nowζ』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