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警报!恼人的手脚冰冷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秋冬之际气温骤降,许多女性双手始终冷得像冰,怎么搓也搓不暖。双脚也是即使穿上厚厚袜子,仍然冷冰冰。或许您也发现身边老人家直抱怨手脚冰冷,甚至半夜冻醒而无法入睡,就算增加衣被也仅能暖暖身子,始终无法摆脱冰冷手脚。难道手脚冰冷永远是提醒天气转凉的警报吗?又到底为何会手脚冰冷呢?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科医师黄浩瑞表示,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会产生一连串的生理反应以保持体温恒定。借由皮肤及脑中枢的温度感觉接受器感受外界温度变化,随即将消息传递至下视丘和脑干中枢,造成自律交感神经亢奋,使得周边血管收缩,以减少体热流失,也增加新陈代谢速率以产生热量。如果此时周边血管收缩太过,导致四肢所获得的血液灌流过低,就会造成四肢末端冰冷现象。

黄浩瑞医师说,手脚冰冷不是病,仅是一种症状。但手足冰冷又是许多系统疾病的征兆,不可小觑。现代医学认为,手脚冰冷可能是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征兆,例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氏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可能是甲状腺低下、贫血等内科疾病所引起。但也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是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疲倦的高压环境下而引起,这种患者长年苦受其扰,却又无明确治疗方式可处理此扰人问题。

中医对手脚冰冷的认识较为综观,见解及治疗方式也不局限于血管调节功能。中医称手足冰冷为「厥逆」,认为是体内阴阳血气不能相接所致。而寒冷会阻碍阴阳气血的流通。《黄帝内经》中「寒则气不能流」就是这个道理。但寒冷不过只是诱发因素之一,主要还是体内气血失调缘故,阳气虚、阴血虚以及气滞都可能会是气血失调原因。

黄浩瑞医师解释,阳气虚的患者就是俗话中「冷底」、「冷身」的人,这类患者通常有脸色苍白、手脚冰冷、全身怕冷、精神萎靡、腹泻等新陈代谢低落现象。而阴血虚的患者常具有些微贫血倾向,可能会有面色淡或痿黄、舌色亦淡、时有头晕、心悸、健忘情况。气滞的患者通常好发于紧张、压力大的人,常见胸闷嗳气、腹痛腹泻等不适

由此可知,切勿认为手脚冰冷必定是阳气虚的体质,常见民间调养方式多针对阳虚体质而设,尽管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奏效。但若是其它类型的体质,温补不仅不会有效果,甚至可能会使病情加重。黄浩瑞建议民众,寻求中医师协助评估体质为何,千万不要一味地乱补,以免赔钱又伤身。
※热水泡脚可改善血液循环

他说,绝大部分手脚冰冷的患者只需从日常生活中注意些小地方,多能大幅减轻症状,以下提供一些预防保健方法供大家参考。

黄浩瑞医师表示,防寒保暖是中医养生重要的一环,手脚冰冷的人更需注重保暖工作,尤其户外活动特要针对头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加强保暖。在室内可借由暖炉、暖气、电毯等保暖设备驱除寒气。,也可利用热水泡脚加按摩足底中央的涌泉穴以改善循环,一般以三十至四十度左右的温热水泡脚约二十至三十分钟即可。

除了防寒以外,还需要注意情绪放松,因为紧张焦虑会诱使交感神经亢奋,使得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可借由听音乐、冥想、按摩等方式放松心情,以改善末端循环。
※适当食补可改善手脚冰冷

中医认为,枸杞、红枣、当归、桂圆皆具有温养补血功效,适量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传统上认为,姜具有温经散寒作用,所以红糖姜汤也是祛寒取暖的好方法。但这些药膳、食补都应适可而止,以免上火,尤其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皮肤过敏的病患更应小心,最好还是请中医师调治较为妥当。

黄浩瑞医师强调,「食补药补,运动最补。」要解决手脚冰冷问题,还是要在平时就养成固定运动习惯。健走、骑脚踏车等有氧运动皆能改善新陈代谢率及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抗寒能力。但户外运动务必先做暖身运动及注意保暖,以免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得不偿失。

黄浩瑞医师说,中医强调「冬病夏治」。所以要从根本解决冬天手脚冰冷,在夏天时更需注意日常生活保健,不但要屏除生冷水果及冷饮诱惑,更要持续有恒运动,以增强抗寒本钱,可别等到天气变冷才想要运动,需提早为寒冬作准备,方能收到事半功倍成果。


  该文章《寒冬警报!恼人的手脚冰冷》由网友『少年与猫』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