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一家庭医师?经费人力待解决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孩子发烧了,要不要马上送医院急诊?」「肚子疼痛该看哪一科?」一般人尤其是弱势者常碰到的医疗健康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来有可能如台北市长柯文哲提出希望落实「家庭医师制度」,让「每一个台北市民多一位贴心的医师朋友」的政策,而真正获得解决吗?

社区家庭医师能依据患者个人病史、家族遗传、生活型态做出相关判断,不仅有助在第一时间厘清患者的症状与问题,更能避免患者求诊错误,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被浪费!

台北市希望推出这一项政策,究竟会碰到什么问题?出席「世界家庭医师组织2015亚太区域会议」的台湾家庭医学会理事长李孟智认为,要落实「家庭医师制度」,必须从鼓励基层医师参与,以及市府提供补助弱势家庭,才有可能逐步推动。

根据台湾家庭医学会表示,「家庭医师制度」自民国100年二代健保法明订以来,共计有2890个医疗院所(占全国医疗院所数的28.54%)加入「家庭医师集成群」计划,组织成389个医疗群,仍然嫌不足。

台北市目前所有社区诊所的基层医师约有2400多人,其中约有1200多人加入「家庭医师」行列;以先进国家的家庭医师比例标准来看,平均一位医师要服务2000位社区居民,如果以全台比照,「家庭医师制度」要达到国际水准,仍然有一大段努力空间。

一家庭一家庭医师?经费人力待解决

社区诊所与合作医院组成「社区医疗群」,强化诊所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让国人健康维护更加全面。

融入社区!「社区医疗群」提供全面照护

台湾家庭医学会理事长李孟智表示,家庭医师制度的推广很重要,主要是希望社区诊所的基层医师提供在地居民相关服务外,也结合社区诊所与合作医院组成「社区医疗群」,强化诊所与医院间的双向转诊机制,让国人健康维护更加全面。

并且能让患者在面对医疗保健等求诊问题时,能够寻求「厝边好医生」社区家庭医师的协助,依据个人病史、家族遗传、生活型态做出相关判断;在第一时间厘清的症状与问题给予最适当的治疗,避免患者求诊错误,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被浪费。以及提供预防注射、定期健检预防性医疗服务,防范疾病的发生,落实「预防胜于治疗」的口号,成为大众健康的守护者,借此降低健保的负担!

各司其职!诊所医院角色大不同

至于社区诊所与医院在服务上如何分工?台湾家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邱泰源则表示,在「社区医疗群」概念中,社区诊所与医院可依据各自的优势,扮演不同的协助角色。以社区诊所来说,由于长期以来深入当地民众家庭,在居家照护协助、全能照护、老人、弱势家庭关怀上,相较于医院更容易发挥成效。

而医院虽无法像社区诊所般深入患者家庭、生活加以协助,但由于医师分科众多、有3班轮流制,便于提供民众「24小时的健康医护咨询专线」服务给予适当的就医、救护信息。例如,台大医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目前所拥有的24小时咨询专线。社区诊所、医院两者相互配合协助,除了给予患者第一时间的处理、就诊建议,让病情接受妥善控制外;更有助落实分级医疗、节省健保资源的目的。

「世界家庭医师组织2015亚太区域会议」于3月4日荣重登场。(摄影/洪毓琪)

「家庭医师集成群」执行困难多!经费缺口、宣传不足是关键

不过,李孟智理事长也提到「家庭医师集成群」虽然对全民健康益处良多,但其实在扩充、推广上仍有许多难题需解决,包括需思考如何推广宣传外,即如何拿出诱因吸引更多的医师投入家庭医师行列,甚至远到偏乡、离岛服务等更是一大考验。

还有经费预算问题,解决之道,除了希冀健保署编列较高的预算协助外,地方卫生局的投入(例如,台北市政府卫生局编列预算落实台北市的家庭医师制度)、人才的培训(偏乡离岛医师根留家乡),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关键。


  该文章《一家庭一家庭医师?经费人力待解决》由网友『陌路繁华ヌ终成伤』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