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打小孩了!孩子调皮可能是过动症缠身!
(撰文陈承璋)
(专业咨询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倪信章医师)
(图说别再打小孩了!孩子调皮可能是过动症缠身!)
「为什么老师又说你上课不专心?」、「为什么你又动手去打别人?」、「为什么今天上课你又一直吵旁边的同学?」作为妈妈的妳,若时常用万分责备的语气,宛如把自己的孩子当作犯人一样质问的话,也许,妳应该暂停一下,并且发挥侦查老公是否外遇的警觉心,考虑自己的小孩是否罹患了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以下简称ADHD)
家长勿轻忽!平均每10个小孩就有1个罹患ADHD
别以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别人调皮捣蛋一些,因为ADHD可是台湾孩子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统计,台湾平均每10个小孩,大约就有1个罹患ADHD,若延误治疗,可能容易并发其他精神疾病。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倪信章医师根据医学文献指出,长期为ADHD所苦的孩子,容易累积许多情绪,而会有焦虑、忧郁的症状;外在表现则易出现反抗、拒绝,甚至是反社会的问题,家长可轻忽不得。
其实,过动不是孩子的错!
国小4年级的陈小弟,长相颇有人缘,老师也时常夸赞他很聪明,但夸赞之后,老师总会加一句「只可惜他很调皮,聪明用在错的地方。」原来陈小弟聪明归聪明,上课时却常吵同学,有一天竟然还出手掌掴班上女同学,被老师训斥一顿,带回家由家长教训,而他的妈妈因为工作繁忙,只要听到老师打电话或写联系簿告状,便处处责备孩子「怎么讲都讲不听」,并且赏他一顿竹笋炒肉丝。
(图说家长过度训斥 恐造成孩童其他精神疾病)
虽陈小弟有时考试能考第一名,但因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成绩起伏剧烈,招来一顿臭骂「你知不知道,这些都只是粗心大意?」而日积月累的责骂与挫败之后,他逐渐丧失自信心,情绪开始不稳定;一直到上了国中后,无意间被妈妈带到儿童精神科看诊,才确诊罹患ADHD。原来他不是个坏小孩,只是与别人不一样而已!经过治疗后,陈小弟成绩开始维持稳定表现,并有了新的生活面貌。
ADHD的3大症状
倪信章医师解释,ADHD在字面上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只是坐不住,爱乱跑」而已,但事实上,ADHD比许多家长或老师的想像与认知来得复杂许多。根据研究指出,ADHD是因其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以及「正肾上腺素」)的表现量相较于一般人低,导致无法有效筛选进入大脑中的消息,以及难以持续专注眼前该做的事物,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缺乏行为控制的能力,进而产生不专心、过动及冲动的症状。
翻阅过去曾经提及到过动症的研究,影响ADHD的相关因素,包括了重金属、早产、肠病毒、人工色素、遗传等。倪信章医师也针对其症状整理3大判断方式
1) 过动意即会坐不住、爱到处跑、仿佛有消耗不完的精力、说不完的话。
2) 冲动大人讲话爱插嘴、难以等待排队。
3) 注意力不足看书看不到20分钟就容易分心、考试成绩起伏很大、容易忘东忘西、做事情容易粗心大意、看考卷容易落字。
症状长达6个月 父母要有警觉心
这些症状,若持续出现在孩子身上,并长达6个月以上,父母与老师就必须有警觉心,最好能带至儿童精神科进行诊断。倪医师说明,看诊进行的评估,大致上会以临床问诊为主、症状评估问卷为辅,并且希望家长带孩子看诊时,连同学校的联系簿、考卷及作业等相关数据一并带齐,以利于医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才能评估孩子有没有罹患ADHD。
事实上,碍于有些家长会忌讳带孩子到精神科看诊,认为「孩子那么小,干嘛带去精神科」或是「不愿去面对孩子有过动症」的情况下,反而延误孩子就诊的时间。对此,医师呼吁,让孩子到精神科接受完整的临床评估,不须忌讳,若是真有问题,也可以及早获得协助!,若当孩童确诊为ADHD后,医师也会对孩子进行4大方向的治疗与治疗建议
1) 药物治疗若孩子年纪还小,确诊后需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实行药物治疗;若孩子是在国小即将毕业,或到了国中时期才被诊断出来,由于孩子受症状所苦的时间较长,则必须考虑更为积极的药物治疗。,孩子服药后,注意力会明显的提升,也可以帮助让不专心或粗心的情况改善。
2) 行为治疗ADHD的孩子容易因为其症状的表现,被老师标识为坏孩子,安排的座位通常会被「驱逐至边境」发配到一排,以免影响其他孩子的上课权益;但医师反而会建议让孩子坐在第一排,老师就近照顾就近提醒,能有效减少专注力不足的发生。,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保持桌面清空,读书则以20分钟为限,并且用奖励、夸赞的方式,进行心灵上的鼓励,毕竟过动症的孩子,很可能因为症状的表现,显得自信心低落。
3) 避免食用人工色素多份研究表示,人工色素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动症症状更加严重。
4) 适量补充深海鱼油国外文献上指出,鱼油可能减轻孩童过动症状,倪信章医师建议,可适量补充深海鱼油3个月,若没有效果,则不必再持续服用。
(图说ADHD孩童确诊后,医师建议4大方向治疗)
台湾治疗过动症的方式及效果已趋于成熟,,目前并没有研究指出,孩子的治疗需要多久时间才会能停止用药,倪信章医师也分享,诊间有一名持续治疗长达5年的男孩,目前透过服药与行为治疗,并且建立运动习惯,症状控制良好,提醒家长若发现家中孩子有过动、好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还是希望家长能赶紧带孩子到儿童精神科进行诊断,以免症状久拖,进而并发其他的情绪行为问题!
该文章《别再打小孩了!孩子调皮可能是过动症缠身!》由网友『制冷少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