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给药的新途径

糖尿病治疗 2017-10-10 14:26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近年,胰岛素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颇为活跃,但许多剂型仍有一些重要的影响环节有待完善,当前多数研究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

指舌下和口腔颊部给药,由于此部位血管丰富,药物吸收后可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但口腔中含有许多水解酶,使得吸收很少。有人发现,加入吸收促进剂后,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口腔黏膜给药系统

肺具有吸收表面积大、血液循环丰富、肽类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易穿透的特点,为胰岛素吸收的理想生理环境。若加入促吸收剂,效果会更佳。经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利用度达26%,而在加入钠后,利用度跃升至69%。

肺部(吸入)给药系统

皮肤中的水解酶活性很低,利于胰岛素透皮给药,但这种大分子蛋白质一般难于穿透皮肤,离子导入技术可使其在电场作用下透过皮肤角质层而被吸收入血。国外已研制出脉冲直流离子电渗装置,在病小鼠腹部皮肤,应用电流0.25毫安,频率2000赫兹,药物功地穿透,很快产生降糖作用。透皮前使用脱毛液可显著增强药效。

透皮给药系统

本方法具有两大优点:

①直肠内pH值接近中性或微碱性,且水解酶活性低,药物极少被破坏。

②可基本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因此直肠给药是一条颇为理想的给药途径。但胰岛素是大分子药物,直肠内吸收相对困难,因而要加入促吸收剂,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学者用泊洛沙姆做基质,制备了胰岛素栓剂。动物实验发现,加用此基质后降糖作用大大改善。另有人制得了一系列含脱胆酸、牛磺胆碱钠等的栓剂,每枚含胰岛素50单位,直肠给药于兔,其降糖作用相当于皮下注射40单位胰岛素的56%,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直肠给药

口服是最便利的给药途径。有研究者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45纳米的胰岛素药物毫微粒,按每公斤体重100单位的剂量给糖尿病大鼠口服后,血糖水平于两天后下降至原来的1/2,且降糖作用维持达10~13天之久,具有良好的缓释性。由于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高低不同,持久的降糖作用在临床上难以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因此,国内推出一种作用周期短的口服毫微粒,给药6~7小时后血糖水平可降到最低,药效持续数天。据研究,将40单位胰岛素与不同剂量的胆酸钠混合后制成胶囊,再用丙烯酸树脂S100包衣,然后给糖尿病兔口服,结果显示,口服含50毫克胆酸钠的胰岛素胶囊,3小时后血糖水平降至原来的69%,5小时后为48%,作用十分显著。

口服给药系统

鼻腔黏膜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细绒毛,可大大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十分丰富,有利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避免肝脏的首过作用。鼻腔中酶的含量很低,对大分子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远低于胃肠黏膜。这些特点都十分有利于胰岛素的透过和吸收,鼻内给药也就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为提高给药时的生物利用度,常采用固醇类或甾甙类亲脂性物质做吸收促进剂,将其与胰岛素做成混悬液作用于鼻黏膜中的类脂而增加后者的吸收,目前的制剂生物利用度可达11.3%。另有研究发现,粒径为300~400纳米的脱乙酰壳多糖毫微粒作为载体可显著增强胰岛素穿透鼻黏膜的能力,使药物在鼻内的吸收增多。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