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岛素过敏的处理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疾病本身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日趋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而胰岛素由于其疗效好、不良反应最小,可以良好地控制血糖,并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眼底和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正逐年增多。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有小部分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会出现发热、、、等反应,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应,即胰岛素过敏不良反应。随着基因的出现,曾一度减少,但随着制剂种类的增加以及应用胰岛素人群的增加,胰岛素过敏的问题也日显突出。目前对其产生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除了患者对动物及人胰岛素分子本身引起的免疫应答有关外,还有些患者是对胰岛素制剂中的一些添加成分过敏。某些情况下,胰岛素过敏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而与注射胰岛素关,如皮肤消毒剂的刺激、注射技术方法不当、对胰岛素瓶用的橡胶瓶塞过敏等。
临床表现
胰岛素过敏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通常在治疗后的2周内发生,在胰岛素注射局部出现烧灼感、红肿、瘙痒、肿胀、水疱、硬结或。而常发生在中断胰岛素治疗后又重新开始使用的患者,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全身荨麻疹、风团、呕吐、腹部难受,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哮喘、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亡。
治疗
局部反应大多数胰岛素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在继续用药后会自动消失。对持续出现的局部反应,在除外注射技术方法不当、注射部位有感染迹象(如触痛和红肿,或有渗出物)、清洁用的酒精中含有污染物等因素后,可应用以下方法,如口服抗组胺药物或激素、注入胰岛素要深一些(应达到皮下组织)、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注射部位热(湿)敷等。正在使用的胰岛素不需要放在冰箱里,避免太凉加重对局部的刺激。如过敏反应仍持续,则可换用其他胰岛素类型。有文献认为人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的免疫源性较人胰岛素更低,更适合人胰岛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如果过敏反应持续不退,那么应进行一些检查以查明是否对锌、鱼精蛋白或对胰岛素瓶用的橡胶瓶塞过敏。排除这些因素后可以进行胰岛素脱敏治疗。
全身反应如果患者有全身性的胰岛素过敏反应,那么患者应立即就医或者在症状严重时请求急症救护并住院进行胰岛素脱敏治疗。将正规胰岛素溶于生理盐水中,稀释到0.1ml含胰岛素0.001U时做脱敏试验用。胰岛素脱敏治疗有2种办法:①急症紧急脱敏:则开始皮下注射,0.1ml/次(含胰岛素0.001U),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隔15~30分钟加倍注射1次,直到需要量。如有休克表现,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0mg,并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②非紧急脱敏:用上述脱敏液从0.001U开始,如无反应,每4小时皮下注射1次,第1天4次,每次加倍第2天4次,剂量从0.01U开始,每次加倍以后依此法递增至需要剂量,直到血糖受到良好的控制。脱敏后不宜中途停用胰岛素,以免以后再用胰岛素时又发生过敏反应。如果未出现脱敏作用,可以给予一剂抗组胺药或激素,然后增大胰岛素的用量,直到患者耐受治疗剂量的胰岛素而无过敏反应为止。
小结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之前,选择胰岛素类型应相当慎重。一般来说,对某些食物、虫螨、花粉等过敏者或有家族过敏史的患者,选用胰岛素时应首选人胰岛素类似物,其次选用人胰岛素,最好不选动物胰岛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者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曾间断应用过胰岛素,则更容易发生胰岛素过敏反应,对此患者应特别注意,应及时向治疗人员讲明情况。对鱼类过敏者,尽量不用含鱼精蛋白的胰岛素。因此,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时应随时和医生联系并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患者应保持胰岛素种类和剂量稳定,并定期让医生检查自己的胰岛素注射技术,从而达到患者、家庭和医生共同制定的个体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