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针对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治疗 2017-10-10 11:33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往往令人们谈糖色变。但更为糟糕的是,许多患者在对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直接导致了治疗的不成功。在这些误区中,又以对胰岛素治疗产生的误解最为突出。

误区一:注射胰岛素会像吸毒一样

在所有对胰岛素治疗有误解的糖尿病患者中,认为使用胰岛素会成瘾的人占了大多数,甚至在许多没有患糖尿病的人中间,持这样观点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这一观点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打胰岛素,就把得像拨浪鼓一样,更有甚者为此而和医生发生矛盾。

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胰岛素与那些所谓具有成瘾性的毒品或药物是绝不相干的。事实上,任何人甚至包括很多动物都离不开胰岛素,它是调节我们体内营养物质代谢所必需的一种生理激素,其作用几乎可替代。问题在于,健康人具有功能健全的胰岛素分泌细胞(B细胞),可以根据人体的需要提供足量而且品质优良的胰岛素。而糖尿病患者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抑或胰岛素的质量有所缺陷,而且这种缺乏或缺陷一旦形成则愈演愈烈极难恢。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原因,正是其胰岛细胞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衰退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不得不依靠外界补充,否则即会因血糖及其他营养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严重的后果。也就是说,注射胰岛素治疗只不过给糖尿病患者补充了身体里缺乏的东西,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岛素就会成瘾的问题。正好比人的肚子里不能自动产生食物而必需定期进食,难道就此说人因为吃了第一顿饭而成瘾,才导致人一辈子依赖饭?

事实证明,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接受短期胰岛素治疗,非但没有成瘾,反而在停止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长期稳定达标,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连口服降糖药都无需服用。可见,胰岛素具有成瘾性不过是患者的臆想,或者是坊间流传的谣言而已。误人之言,诚不可信!

误区二: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用胰岛素

许多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非内分泌专业的医生都认为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后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使用胰岛素(这里指的是2型糖尿病)。

其实,这样的观点也是非常错误的。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同样具有长远的意义。血糖的控制依赖于胰岛素的存在,而很多口服降糖药物在体内并不具有直接降糖的作用,而是通过刺激自身胰岛素的释放或改善其作用而间接起到降的效果。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患者年龄的增长,胰岛细胞会日渐衰老,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会逐渐衰退,呈现江河日下的颓势。在这过程当中,过高的血糖或长时间服用较大剂量的胰岛素促泌剂(在体内起到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如磺脲类和格列萘类降糖药物)可以加速胰岛细胞衰退的趋势。这与人会在长期过大的压力下早衰,甚至死具有相似的道理。反之,及时(早期)使用外源胰岛素治疗,使血糖降低,同时减少或不用刺激自身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则可使胰岛细胞衰亡的速度减缓。这好比人得病后带病工作往往使病情加重,最终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而及时请病假休养生息,反而能够赢得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机会。所以,目前主张口服降糖药不宜用到最大剂量,在中等以上剂量(次大剂量)时就应当及早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以保护自身胰岛细胞的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残留的胰岛细胞功能对于稳定血糖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胰岛细胞真正衰竭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则如同1型糖尿病一样血糖极易波动而难以稳定达标,即所谓脆性糖尿病。因为残存的自身胰岛细胞对外源性胰岛素而言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当注射的外源胰岛素稍过量时,自身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减少,这样就不易发生低血糖;而当外源胰岛素稍不足时,自身胰岛细胞又会增加分泌胰岛素,如此就可以使血糖不至于过高。相反,自身胰岛细胞完全衰竭以后,这种缓冲能力荡然无存,患者的血糖就会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难以控制。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