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用药注意避开5误区 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
很多病病友在初诊断时很慌张,问医生,我想要最好的降糖药,您给我开最好的降糖药吧。事实上,可以控制血糖的药物种类很多,有口服的,有注射的(胰岛素等)。口服降糖药以不同机理协助机体控制血糖,比如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效力、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等。胰岛素又分为长效、中效、短效、速效以及将中效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以不同比例混合的预混胰岛素。
病友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性别、病程、并发症情况、饮食运动习惯、血糖现状等均有差异,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药物组合适合不同情况的病友,因此,只有能帮助您有效控制血糖,并且方便您使用需求的药物对您来说才是最好的。针对这些差异选择药物是非常专业的事情,这个事情一定要交给医生去做,尤其是在患病初期,以免由于错误导致血糖波动,甚至危及生命。
用药避误区安全最重要
降糖药的安全使用不仅仅体现在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用药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同样重要。专家表示,目前,不少糖尿病患者对于药物治疗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1:越贵的药越好。
有些患者迷信进口药、高价药,认为药越贵越好。往往要求医生:“反正我有医保(公费医疗),不怕花钱,您就给我开些‘好药’吧!”母义明说,药物好不好不在于价格,而在于患者吃得对不对。就象十八般兵器,不是说哪种兵器好,而在于你善于或适合使哪样兵器,只要武艺好,使双节棍的照样能打败使大刀的。降糖药也一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药物,血糖控制理想,不良反应少,对脏器损伤不大,选对的就是好药。
误区2:中药不良反应比西药少,或者西药比中药降糖效果好。
有些人认为中药降糖没有不良反应,也有些人认为中药没有西药降糖作用强。母义明说这些观点都是不对的。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在中药和西药的降糖方面,两者说不上哪个更好,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可比性。
误区3:胰岛素比口服降糖药好。
经常有患者会要求医生:“我不吃口服药,你给我开胰岛素吧,胰岛素降糖效果强,我可以多吃点儿饭。”蔡晓凌说,这是部分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胰岛素有其适应证: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依然血糖不达标者,或初诊需强化治疗患者,或伴有急慢性并发症,或围手术期的患者才需要胰岛素治疗。
专家说,相比口服降糖药,胰岛素降糖作用最强,但其发生的风险也最高。对于年老体弱者等高危人群来说,降糖作用过强,一旦发生低血糖,有可能导致致命后果。因此,是否使用胰岛素,应由专业医生判断。
误区4:糖尿病能治得好。
有些患者听信一些非法的广告宣传,认为吃某种“特效药”、“神药”能治好糖尿病,而且不必控制饮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母义明强调,在遗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下,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糖尿病是不能完全治愈的。凡是宣称能“根治”,基本上可以判断是虚假广告和假药,患者千万不能上当。而饮食控制也必须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误区5:漏服的药不能补。
降糖药的服用时间是有讲究的,有的需要餐前服用,有的要求餐后服用,有的要求在嚼第一口饭时服用。但是有些老年患者有时会忘记按时服药,一旦漏服就认为不能补,怕与下次服药因累积而导致低血糖。母义明说,漏服降糖药应根据药物作用时间来决定是否补服,既不能简单地一概不补,也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啥时想起来啥时赶紧补上。如果是长效药物(即缓控释剂型),比如说一天服用一次的,如果早上忘了,中午补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是短效药物,漏服不能再补。而α-糖苷酶抑制剂要求和第一口饭同时服,以阻止主食中糖的吸收,饭后补服则效。关于是否补服,患者应针对自己所用降糖药到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咨询专业医生和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