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检测原理 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
自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血糖仪问世以来,血糖仪经过多次革命性的改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血糖仪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血糖仪不仅在外观作了重大人性化改进,更在精准性上做足了文章,使血糖监测数据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当今的血糖仪已从原来冷冰冰的一个医疗仪器变得类似手机和MP3一样轻便,成为是我们广大病病友生活的好伴侣。血糖仪需血量也从原来的20μl减至1μl左右,反应时间从最早的2分钟减至5秒左右,大大减轻了病友的痛苦,也提高了大家监测的频率。然而时间越短、血样量越少,对仪器的挑战就越大,在技术层面已达到或接近极限。
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仪器只是一个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检测器,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就是生物酶,不同的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都各不相同。现在血糖试纸常用酶主要为葡萄糖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各有特点,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它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4个月内用完。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试纸一般可以使用至标明的有效期,但是葡萄糖脱氢酶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的参与,有些辅基如吡咯喹啉醌(PQQ)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等其他糖类、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所以除应用含有上述糖类的患者之外,葡萄糖脱氢酶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患者。
仪器从检测方法上可分为生物电和光电比色两种,生物电方法不受环境强光影响,需经常清洁,采血样本一般在机外,避免交叉的可能,但通电后易受血中一些代谢性酸化还原物质和残留药物的干扰。采用光电比色法的仪器因易受血样污染,需经常进行清洁保养,但不会受到血样中内源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药物浓度的影响。
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原理不尽相同,检测方法也不同,只有了解了仪器工作的原理后,在选用时,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临床药物、病人体内成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血糖检测的数据更加精准。
在日常血糖测试中常常会发现很多结果与静脉血糖有偏差,这是因为:
1、血糖仪检测的样本是全血,而静脉血糖通常是用血清或血浆。
2、血糖仪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它是动静脉混合血。
3、有些仪器已经将血糖值校准脉血浆葡萄糖数值,而有些没有。
4、红细胞压积率,一般红细胞压积越高,血糖值会越低。
5、抗干扰能力,包括氧含量、其他糖类物质、药物和血中代谢性产物等影响。
6、使用者操作问题(通常是大部分错误结果的来源)。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和病友们自己使用的血糖仪都通过了美国FDA和我们国家SFDA认证,国际上认证血糖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ISO15197。这个标准要求血糖仪检测的数值与静脉血糖数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时当血糖浓度<4.2 mmol/L时,正负误差不超过0.83mmol/L;当血糖浓度≥4.2mmol/ L时,正负误差不超过20%,100%数据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今后血糖仪的发展趋势是:采血部位的改变,采血与测定一体化,可重测试的感应技术,用组织间质或体液作为葡萄糖检测的样本,埋入式针头或感应器,无、无样本、红外测定等。这当中会克服很多困难,因为在减少病人痛苦的同时,还要能为临床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