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佳血糖难控 糖友日常需宽心
老人修身养性,养养花看看报不仅有助控制血糖,也利于提高抵抗力。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因需要长期服药,更有机会出现心理障碍。对病患者,心情差有反过来引发,这让吃药都不管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讲讲糖尿病:
案例
80岁的陈爷爷患糖尿病10多年了,间断服用各类降糖药物。有一次看门诊时,医生敲错了电脑而多收了血糖检查费用,而医保退费很麻烦,医生嘱其以后检查不收费,但患者不愿意,与医生发生了争吵。接下来的3个月,患者虽然坚持服药,但血糖居高不下,空腹血糖波动10~13mmol/L之间,早餐后血糖波动在17~26mmol/L之间,谁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后来的就诊中,医师了解到这位患者后来每次看病都找那位收错费的医生,心情都不舒畅,并且几乎每周都到医院找领导反映情况。原来陈爷爷血糖控制差的根本原因出在心理上。
心情不佳血糖难控
糖尿病人容易有心理障碍,而心理状态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是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饮食,这容易让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而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人会因精神紧张、焦急、发怒恐惧或忧虑绝望,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酮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年龄、病程等因素密切相关。行动畏缩、依赖心理较强是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情绪低落、力不从心是中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急躁易怒,难以接受他人为其安排的治疗及护理,甚至有。去年6月,某三甲医院就有一名78岁的女性糖尿病并发患者跳楼自杀,就是因为糖尿病困扰阿婆20多年,使其出现了情绪低落、轻生自杀的心理障碍,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
大家都知道,坏心情让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使我们的免疫力变弱。具体到糖尿病,还有一点杂的身体机制:现代心身医学发现,人在坏情绪时,脑会刺激身体大量分泌一些拮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人的胰岛素不足,血糖就会升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加速脂肪的分解,使血液中脂肪酸大量增多,导致酮症酸中毒。
如何保持好心情?
看来,糖尿病必须进行心、身的综合治疗,控制情绪也是治病的一道药方。那么怎么才能有好情绪呢?
1、支持性心理治疗。讲解心理、情绪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和重要性,评估患者的健康史,收集患者生理和社会方面的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减少其、应激情绪,使患者能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更多地关心、理解自己,对治疗树立信心。真诚地接受患者并充分尊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设身处地地理解,积极关注,找到患者具有的积极因素,并以此鼓励、引导病人,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做自己的“医生”。
2、森田疗法。引导患者面对疾病要采取“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态度,即引导患者认识到面对疾病逃避不能改变现状,要接受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客观现实。当患者接受了一个“不完满的自己”后,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继续做自己病前可以胜任的事。
3、行为干预。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建议和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讲解糖尿病饮食及运动疗法、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及放松训练,强调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根据患者的嗜好与习惯制定可行的饮食方案和运动计划,督促患者自测血糖、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4、认知干预。讲解糖尿病及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血糖监测的方法和意义,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法,及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心理调节方法。使患者认识到尽管糖尿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尚法根治,但是糖尿病是能够得到良好控制的。不合理的思考方式和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医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直接的以及有系统的提问方式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诘难。找出存在的错误观点,帮助其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疾病的转归,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