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爽警惕糖尿病 5妙招巧预防

糖尿病治疗 2017-09-28 05:41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吃喝拉撒乃人生常事,几乎每天都必须经历。排尿本是一件极为极为轻松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却出现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排尿困难是泌尿方面的疾病,实际上并非完全正确,高血糖也会导致排尿困难的发生。相信很多病患者应该都出现过排尿困难的情况,接下来就通过典型案例为您做详细介绍。

小便不爽竟是高血糖作怪?

张大爷今年60多岁,近半年以来,他逐渐出现小便不爽、尿滴沥、。有时膀胱胀得难受,想尿却尿不出来;有时手头正忙活着,不知不觉把裤子尿湿了。起初他怀疑是前列腺有问题,于是到医院做了肛门指检及B超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没有任何问题。进一步详细检查发现张大爷患有糖尿病,经过内分泌专家会诊,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这些症状都是高血糖惹得祸,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尽管患病多年,自己却浑然不知,经常是因为其他症状就诊时才被偶然发现,张大爷就是如此。“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能达到40%以上,只不过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排尿是在植物神经(也叫“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充满,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他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因而不会发生尿失禁。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诊断本病,首先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及、、等等;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上述可能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ml),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5大招预防糖尿病

看了上面的案例,相信大家也对糖尿病的诊断、并发症有一定了解,那么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每天走路30分钟

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分摊到5~6天进行,即每天30分钟左右。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

2、减轻体重

相关研究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因此,只要能减轻体重,就能获益。成年以后主要胖的是腰腹,有的人虽然体质指数正常,但是腰腹脂肪多。通过合理运动,首先减少的是腰腹肥肉。而单纯节食、不运动未必减脂肪,还可能会丢肌肉。人的肌肉少了,血糖可能更不稳定。

3、适量喝咖啡

研究发现,喝咖啡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咖啡有利尿的作用,还能提神,帮助身体燃烧一部分热量,对促进代谢有好处。但喝咖啡要适量,一天不能超过3杯,否则有脱钙的风险,会引发骨质疏松。另外,早起喝比较好,可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且一上午比较清醒。

4、选择高纤维素食物

研究证明,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残余的代谢废物,做好肠道清理工作。另外,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好处还表现在对肠道自身激素的调节上,对脂类代谢、糖类代谢都有益处。

5、经常深呼吸

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深呼吸有减轻压力的作用。除了深呼吸,精神紧张的时候做做瑜伽,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减轻胰岛素抵抗。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早上肯定血糖高,这就是交感神经紊乱的后果。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