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糖尿病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的糖代谢, 甚至出现糖耐量损害或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
我国肝源性糖尿病多继发于、。据统计,国外有35%~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耐量损害或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率与的病毒类型有关。有报道称,丙型肝炎致肝硬化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7.6%。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是非丙型肝炎感染者的3倍。相比其他肝病,丙型肝炎患者更容易并发糖尿病。与之相比,乙型肝炎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要小得多,统计为9%~16%。此外,还有资料显示,约有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2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在确诊5年内并发显性糖尿病。
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
肝脏在人体能量平衡和糖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平常胃肠道吸收的葡萄糖30%~60%经肝脏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中,以备需要时保持血糖平稳及能量供应。胃肠道吸收的糖经肝脏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氨基酸、脂肪酸。另外,肝脏还是胰岛素作用的一个重要靶器官,如果肝脏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血糖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发展也可以出现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肝性糖尿病以隐性糖尿病多见,临床易被漏诊。应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理论上各型肝炎都可能并发糖尿病,特别是慢性丙型肝炎和非病导致的肝硬化存在糖代谢异常的最多见,约有20%~40%。而且肝硬化患者发生糖尿病多半说明肝功能恶化了。一般胆汁淤积性的肝硬化则不增加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由于肝病的影响,肝源性糖尿病的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常常不突出。因而不能等到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才引起重视,必须对高危对象尽早进行血糖检测。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要把血糖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而对肝硬化患者则应在每次肝功能查时进行血糖检测。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升高,即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避免发生并发症。
肝源性糖尿病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 肝病在前, 血糖异常在后,有时血糖随着肝功能好转而改善。
2。临床表现有的隐性,有的显性,症状轻重不等,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不明显,往往被慢性肝病症状所掩盖。
3。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为特征。
4。临床上极少出现相关的神经及血管症状, 酮症也罕见。
5。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后,血糖得以改善。